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之燕燕第78节(1 / 2)





  男孩马上说:“好的,先生!一共五毛钱!还有饼,要饼吗?夹酱瓜的。”

  马天保摇摇头,他掏出五毛钱,男孩收起来,将他的砂锅接过来,端端正正的摆在锅旁的一排碗旁。

  夜色渐渐降临,街上的车流多起来,车灯汇成河,在夜色中闪烁。

  路人行色匆匆。

  这街边的一个小摊子,散发着无比诱人的香味和热气。

  一个客人吃着馄饨就说:“这肉怎么少了?我吃着全是葱啊。”

  另一个也跟着说:“我吃着这肉也没有以前多了。”

  摊主连忙说:“各位,唉,这也不是我故意缺斤短两,我在这里卖馄饨面包都快四十年了,什么时候都是诚心做生意,这各位都知道!这样,今天一人多送两只馄饨!”

  他这么一说,客人们自觉占了便宜,就都不叫了。

  摊主连忙数着人数,下了双倍的馄饨。

  马天保顿时心动,要是鸡蛋都换成馄饨那可就太值了!要是以前,他可没这么厚的脸皮,明摆着要占人便宜。但现在哪里还顾得上呢?他连忙对男孩说:“我那鸡蛋也都换成馄饨吧。”

  虽然摊主说的是买馄饨的多送两只,马天保这样的本来不该加。不过现在客人都围着,他又是理亏在先,只好自认倒霉,给了马天保六只馄饨。

  结果后面的人一见这样,全都改成点一份面,加两只馄饨,这样摊主再多送两只,就是四只。

  一碗馄饨才六只呢。

  这摊上卖的馄饨本来就个头大,小孩拳头似的,馅又团得紧实,普通人吃六个馄饨,就根本上饱了。

  摊主摇头说:“哟,这下可亏大了。唉。”

  不过今晚这生意倒是好做了,卖完就能早点回家,所以摊主夫妇两人并两个孩子都更加勤快起来。煮面煮馄饨的妻子手脚更麻利了,男孩算账收钱更快了,姐姐切葱花撒虾皮调底汤手快得像拨弦了。

  有客人还想着刚才的事,问他:“是成本太高了?”

  摊主叹道:“哪儿啊。我今天去买猪肉,那肉铺的老板关门不做了。”

  这一讲,住在附近的人都纷纷道:“对啊,我对门的人今天去买肉都说敲不开门。”

  “中午我公公要吃猪耳朵下酒,使我去买,没买来还把我骂了一顿呢。”

  摊主说:“我只好跑远了去买肉,结果去晚了,人家不肯卖我那么多,只好少买点了。我还发愁明天怎么办呢。”

  “怎么不做了?没听说他们家出什么事啊。”

  “他那个老婆穿金戴银,天天抱着她那个儿子在街上逛,日子过得挺美的。”

  “听说是他后老婆。”

  “哪儿啊,那猪肉刘在乡下有老婆!儿子都快娶媳妇了。他跑到城里来开肉铺,又娶了这个,又生了个小的,从此就不肯回去了。”一个客人笑着说,“他以前刚来的时候,他那个老婆还从乡下给他送猪过来呢,一个女人拉着板车,拉着三百多斤的猪,能干着呢。”

  男孩把马天保的砂锅给他端过来,“客人,这是你的,好了。”

  砂锅里是满满的一锅!香气扑鼻。杏子般大的馄饨浮在上面,汤面上撒着葱花、紫菜、虾皮和榨菜,还滴了两滴香油。

  马天保顾不上再听他们闲话,端着砂锅回了祝家楼。

  楼梯上的邻居们也都回去吃饭了。

  马母竟然挪到了门口,扶着门框往外张望。

  看到马天保回来,她连忙打开了灯。原来刚才他不在家,马母就把灯关了。

  马天保把砂锅放下,让马母和马父吃饭。

  马母说:“你吃,你先吃,我一会儿再喂你爸。”

  马天保摇摇头:“没事,张妈说会给我留饭的,我到时再吃。”

  马母还要再说,马天保从他的书包里拿出抄写的纸笔和墨水,还有几个空白的信封,他说:“妈,我写几封求职信,就在外面路灯下,趁着现在路上人少,我要赶紧去。”

  他不等马母再劝就拿着东西出去了,就在祝家楼外的路灯下,坐在地上,把纸放在膝头写,因为无处着力,他又没有浪费的资本,心里又紧张不安,每一句话都要在心里来回计量才写下,每一个字、每一个笔划都工整无比。

  他心里计算着要去哪些地方,英文的写一遍,中文的再写一遍,还想着要是能用毛笔再写一遍就更好了。

  夜色渐深,路上的行人很快就变少了。

  马天保一心一意写求职信,没有办法顾忌别的。

  苏纯钧从公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祝家楼,然后就看到了马天保。

  他以为是个乞丐,掏口袋想给他两毛钱让他到别处去,走近才看到是个年轻人,身上穿的一看就是当铺淘来的旧衣,跟着就认出了他。

  他走到旁边,看马天保是借着路灯写字,就刻意避开光线,不挡他的视线。

  看了一会儿,发现他是在写求职信。

  等马天保写完这一句,他才说:“我那里有桌子,可以借你用。”

  马天保一看是他,连忙站起来,“苏先生,您回来了。”

  苏纯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这求职信写得挺好的,你想去哪里求职。”

  马天保以前在学校时想去的都是报馆或编辑部,从没想过要去公司求职。他现在饥不择食,又毫无头绪,所以打算沿街走过去,哪间公司都去敲门问一问缺不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