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宫女升职记第17节(1 / 2)





  这一场守岁闲谈,却让沈轻稚知道了许多宫中的“秘密”,对宫里这些人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待到守岁散了,各回各屋,付思悦才问沈轻稚:“你是不是想明白了什么?”

  沈轻稚整晚都没怎么说话,旁人不了解,付思悦是了解她的。

  她心里笃定,沈轻稚一定是听明白许多事,她在心里头揣测分析,所以嘴上话就少。

  沈轻稚道:“总归知道,皇后娘娘是个好人,大殿下极为孝顺,而陛下……”

  宫女哪里能随意评判陛下的?当然,其实其他人也都不能说。

  付思悦摆摆手,不让她继续说,就道:“好了好了,我明白了。”

  沈轻稚这是又糊弄她。

  沈轻稚推了她一下,笑着说:“睡吧,再醒来就是新年了。”

  ——

  一晃神,新年就匆匆而过。

  大皇子是元月二十的生辰,宫中自要给他庆生,这是他十五束发的大生日,皇后格外重视。

  二十刚过上元节,宫里还来不及闲下,又要开始忙碌。

  因此除了刚过年那两日,剩下的日子里储秀宫上下都不得闲。

  近来几乎没有入宫觐见的命妇,红芹便也没忙司仪的差事,领着手底下的十来个人,每日穿行在储秀宫和坤和宫之间,同另一位管事姑姑一起给大皇子的生日宴准备还礼。

  沈轻稚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坤和宫,如今已经能在坤和宫的后厢房中泰然自若忙碌,她跟付思悦的差事是把宫里要赏赐的回礼糕点用油纸及红纸包好,按照顺序摆放进礼盒里。

  这礼盒一共有三层。

  因皇后特别重视大殿下这一次生辰,已经命尚宫局提前拟好了宴单,光要给大殿下贺生的家族就得有三四十,这其中也有盛京的百年氏族,这还不算皇亲国戚。

  光给朝臣们准备的礼盒,就有五十八个,这是细致活,轻易不能弄错,沈轻稚跟付思悦两人忙一天,也就只能包十来盒,几乎要从早忙到晚。

  一直到元月前三日,这礼盒才将将包完。

  她们包的是糕点盒,另外还有糖果盒、文墨盒、吉祥如意盒、布匹绸缎、福字贴等。

  每一家都要有六种赏赐,取的六六大顺。

  这一个月,可把坤和宫的宫女们忙得脚不沾地。

  元月十八这日,沈轻稚跟付思悦可算忙完,正在陪着红芹一起检查礼盒,便听外面一道清冷的嗓子响起:“红芹。”

  红芹回过头,见一个瘦高个站在门外,便迎了上去:“沐芳姐,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沐芳便道:“这会儿正急呢,之前让你选的人,你选好了没有?”

  红芹有些疑惑:“不是说开春再说,怎么这么急了?”

  “原也是等开春的,只是新丫头过年时太忙,生了病,无法在听雅斋里伺候,这就少了个人,主要还是娘娘……”

  她说着说着,牵着红芹的手就越走越远,剩下的话沈轻稚就听不到了。

  她跟付思悦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没跟出去,只在厢房里坐下略等。

  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红芹便回来,她一进门,目光就落在沈轻稚身上:“轻稚,你识字吧?”

  第18章

  关于识字不识字的事,她们第一日留在储秀宫的时候,红芹就问过。

  沈轻稚自己自然是识字的,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大夏才女的母亲亲自给她开的蒙,师从大夏最好的大儒,不说学成名满天下的女先生,却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但沈彩究竟识不识字,沈轻稚不是很有底。

  不过有些事,也并不需要她有底,沈轻稚当时回答红芹:“回禀姑姑,奴婢是荣恩堂长大的,我们偶尔会被领去县中的县学帮忙打扫。”

  荣恩堂是养育孤儿,却也不是白白养活,想要日子过得好一点,略大些的孩子们就会跟着嬷嬷外出做活。

  不过大楚有规定,只有十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出去做活,并且不可去歌楼香馆,也不可私自收卖为奴,所以大多出荣恩堂都是领着孩子们去寺庙、县学这样的地方扫洗。

  听一听佛音,诵一诵诗书,混个一日三餐温饱,再没更好的去处了。

  这些小事,以前沈彩同付思悦说过,付思悦便也偶尔同沈轻稚提过一提。

  沈轻稚很笃定对红芹道:“姑姑,奴婢不敢自夸,进宫前三年奴婢一直在县学做活,偷偷听先生们讲课,便是不懂其中深意,不会书写,却也学会了识字。”

  县学教的学问,沈彩肯定听不懂,但她成天在县学兼差,都是跟书本秀才们打交道,不懂的还能问一问,定是能学会认字的。

  如此说来,大凡普通的农家女子倒是没这个机会。

  这些事,当时是红芹单独一个个问的,她们谁都没往心里去,现在红芹突然来了这么一遭,沈轻稚心中那些迷惑便如同拨云见日,一下子豁然开朗。

  沈轻稚看着红芹脸上淡淡的笑意,冲她福了福,也笑了:“回禀姑姑,奴婢识字的。”

  她这落落大方,不急不躁的样子,很是令红芹满意。

  红芹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回到沐芳身边,轻声细语同她说了几句。

  沈轻稚心里大约有了底,反而更不着急,还安抚付思悦:“别担心,没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