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太后万安第77节(1 / 2)





  说着说着,裴行昭就睡着了,醒来,是因为听到震耳的声响。

  睁开眼睛,下起了大雪,借着雪光映照,她看到房屋居然塌了一片,再看老妪,她下半身被瓦砾覆盖,头部一侧也有两片瓦,她的额头破了,嘴巴张开,眼睛睁着。

  裴行昭想出声唤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动弹不得。

  她被冻僵了。

  那是第一次,她分外清晰地目睹一个人意外死亡,自己也离死亡特别近。

  怎么会这样?

  她想不通。

  如果经受这么多辛苦,换来的不过是冻死在雪夜,那她又何必逃呢?她在逃离那晚投井不就好了?

  她要活下去,她要等长大之后弄清楚,祖母和母亲何以眼睁睁地害死哥哥,何以那样对待自己。

  如果就这样死了,她不甘心。

  她陷入绝望之后,开始怀疑自己或许真的八字不祥,对自己好的人都不得善终。这老妪就是被自己克死的吧?

  神志清醒,而身体一动都不能动,再到神智慢慢变得混沌不清……

  她想起了父亲、哥哥,眼泪模糊了视线,随后又开心起来:死之后,就能见到他们了吧?与他们团聚之后,她就又有人呵护保护,过得衣食无忧。

  裴行昭当然没有死。

  不知过了多久,她连睁眼的力气都要失去的时候,听到有几个人走进破庙,跺掉靴子上的雪,抱怨着怎么会遇上这种鬼天气。

  那是两个小公子和两名小厮、两名丫鬟。

  很快,他们发现了老妪和裴行昭。

  老妪已经没了呼吸,裴行昭用力睁大眼睛,试图看清楚他们,想知道这是自己的希望,还是要经历的最后一次绝望。那时候,她连意识、听觉都慢慢失去了。

  再清醒过来,是两名丫鬟用雪搓揉她的四肢、面颊。她恢复知觉的同时,便觉出了无法形容的痛苦,偏又带着得以生还的欢喜。

  那两名小公子,便是陆麒和杨楚成。

  陆家、杨家把他们送到了学子可以文武兼顾的学院,让他们在书院开开眼界,历练三四年再接回家中,潜心习武,研习兵法。

  两人成了交情最铁的同窗。这次出门,是赶休沐的日子再请了三日假,结伴去拜访一位住在山中的名士,请教一些课业上的疑问。

  没想到,夜间让车夫抓紧赶路去往山里,竟下起了大雪,本已离开了这个小县城,又不得不折回来。雪太大,马车实在难以行路,经过破庙,便说凑合到天亮再说。

  只是一个巧合,让他们成了裴行昭的救命恩人。

  裴行昭缓过来之后,他们问她家在哪里。

  她说没有家了,顺着给老妪的说法,讲了和老妪这一阵的经历。

  陆麒和杨楚成帮人帮到底,商量着先把她带到名士那里,名士肯收个小学生再好不过,不肯收就带她回书院,总会有好心的先生收留她。

  打定主意,他们在附近的旷野中选了个地方,冒着风雪,让老妪入土为安。

  裴行昭刚恢复过来,一点忙都帮不上,只给老妪磕了三个头。

  陆麒、杨楚成带着裴行昭住进客栈,让丫鬟给她添置了几套簇新的冬衣,知道她读过一阵子书,得空就考她一些问题,从简单到对于她来说难一些的,见她或是对答如流,或是在提醒下想到答案,俱是满脸喜色,说这样的学生,倒要看谁舍得错过。

  另外,他们传信给书院,告知遇到大雪天,被困在了半路,拿不准何时才能赶回去。

  等了三日,得知名士那边没下大雪,行路不成问题,便再次上路。

  见到名士当日,名士和颜悦色地考教了裴行昭一番,说你是好苗子,我们先去拜见一位老爷子,他若不肯再收徒,我便留下你,认个干闺女,他若和你投缘,你不想跟他学艺他也会留下你。放心,这是难得的机缘,寻常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所以,老人家脾气有些古怪,忍耐着也不吃亏。

  名士携她到了半山腰的一个住宅,只有一名书童随行,带着陆麒杨楚成给她置办的行李。

  五间古朴的正房,三间东厢房,院落是用篱笆圈出来的,主人是名士口中的老爷子,一位超凡出尘的道士。

  他把裴行昭唤到面前,一面听名士说她的经历,一面细细端详着她,又摸了摸她头部几个地方,笑微微地说:“你我有缘,留下来吧,受不住了,你有本事就跑出去,找带你来的这人去。”

  裴行昭没本事判断老爷子是善是恶,会不会虐待自己,却看得出名士是由衷地为自己庆幸,还有些与她无缘的失落,当下也就点了点头,又在名士的指引下行了拜师礼。

  便是如此,她留在了老爷子的住处。茫茫然的看着学士走出去一段,才想起陆麒、杨楚成,慌忙追了上去,请学士代为转达自己的感激,希望来日能够报答。

  学士笑说,以后他们再来,要是还记挂着你,我带口信给你。

  东厢房安顿下来之后,裴行昭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师哥,便是被父亲求着老爷子带离家门学艺的沈居墨。

  裴行昭和沈居墨,在山中一待就是好几年。起初两年,陆麒、杨楚成每隔三四个月就告假过来山中,她得了学士的口信,便去学士家中与二人小聚一半日。

  相处久了,裴行昭不再对老爷子、沈居墨隐瞒自己的身世姓名,对他们两个亦然。

  两个少年那时就跟她说,听说现在军中允许女子从军,一再鼓励将士把身手好的女眷带进军中,我们是一定要从军的,你要是也有这志向,那就投身军中,我们并肩杀敌。

  裴行昭说好,我一定会去,因为爹爹就是行伍之人,他若在,一定赞成我从军报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了,救命恩人的志向,就算不是出自将门,她也会全力以赴,除此之外,她恐怕没有多少报答他们的机会。

  两年后,两个少年奉长辈之命各自回了祖籍,离开学院之前,相形策马赶来与裴行昭道别。

  末了说军中见,我们等你,又送了她一件饰物。

  “他们当时送我的礼物,就是这个。”裴行昭扬了扬手里的白玉珠串,“他们凑钱买下了一块白玉,又请名匠做成。”

  杨攸嘴角翕翕,片刻后才能出声:“怪不得,从认识您到如今,您始终带在身边的饰物,只有这个珠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