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路上巧遇(1 / 2)





  林和平淡淡地瞥他们一眼, 冯会计正想认错,就见她脱下白大褂,拿起旁边桌上的车钥匙, 再次消失。

  冯会计顿时觉得自己又活过来。

  其他人相互搀扶着呻/吟一声, 无力地趴在案板上。

  冯会计不禁咳嗽两声。

  众人像受惊的鸟儿似的猛地站直, 见林和平没回来, 离冯会计最近的人抬手就要捶她。

  冯会计指着她的工作服, “脏了。”

  那工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 雪白的白大褂上面多了一块油渍,“这这,这可咋办?”连忙找其他工友。

  冯会计:“拿回家洗干净, 明天再拿回。否则厂长又得数落你们,还没穿一天就弄脏了。”

  那工人连忙脱下藏起来,“冯会计, 你——”

  “我没那么闲。万一厂长讨厌告密者,我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冯会计打断她的话。

  那工人放心下来, 踮起脚透过玻璃窗往外看, 院里的自行车不见了, 林丰收也不见了,“厂长又干啥去了?”

  冯会计想起林和平早几天说的话,“不出意外是去县里找安装电话的,给她办公室安个电话。”

  “电话?”嘴里塞满了香又软的面包的王贵香忙问,“电影里放的那种?”

  冯会计点头。

  有人忍不住问,“咱们这个小破厂,还值得安电话?”

  冯会计也有过同样疑惑, 就像他觉得林和平不会做面包, 然而刚刚被打脸, 冯会计不敢再自以为是,“大概有别的用处。”

  浅薄的认知限制了工人们的想象力。

  十来个工人同时撇嘴,不信有人给她们厂打电话。

  真有电话,也是林和平的军官爱人。

  冯会计见状,第二天见到林和平就旁敲侧击。

  林和平不想还没影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故意装出一副没听懂的样子,盯着安装工把电话装好,就去车间盯着工人们做东西。

  经过昨天那一出,工人们今天做的时候小心又仔细,面包虽然不达标,也没再像之前那样,要么甜的齁心,要么硬的硌牙。

  周三工人们又做一天,林和平挨个尝一遍,还有些瑕疵,但拿出去足矣惊艳世人,脸上才露出一丝笑意。

  憋了一天的工人们长舒一口气。

  林和平敛起笑容,“但是——”工人们条件反射般站直。林和平忍着笑说,“给我留一半,另一半你们分了。”

  众人指着案板上的各种月饼、面包、蛋糕和鸡蛋卷,“全部?”

  林和平点头,“有个前提。”

  王贵香不禁说:“我就知道厂里的便宜不是这么容易沾的。”

  林和平:“明天七点到厂里,四点前把月饼、雪花酥、鸡蛋卷、蛋糕和面包做出来。明天上午包装纸厂把包装纸送过来,下午照相馆的人来拍照。不光拍食品,还有你们。”

  “啊?”

  众人惊得张大嘴。

  林和平:“你们把我的话牢记在心,我们一起把食品厂搞起来,五年让你们上报纸。十年让你们上电视。”

  众人使劲眨了眨眼,林和平没消失,她们没出现幻觉。

  冯会计试探着问,“厂长,您是在给我们画饼吗?”

  “是不是你们过几天就知道了。”林和平朝保安室那边喊林丰收,随即俩人拎着两大包吃的回村。

  林丰收把东西送到林和平家门口,回去看厂房。

  林和平让跟林宁宁把左邻右舍都叫出来。

  小三毛这几天听他爹跟他爷爷念叨,食品厂天天做吃的。还想尝尝月饼味儿,小三毛每天放学,书包一扔,吆喝一群小伙伴去村西头大路上玩儿,实则等林和平。

  今天又是等到姑奶奶的一天,小三毛很高兴,“姑奶奶,我去喊。”不待林和平开口,就拍金桂花家的门,“桂花奶奶,出来!”

  “听见了。”金桂花出来看到林和平正拆包裹,“和平,再让我们这么吃下去,县长会不会找你谈话?”

  闻声出来的孙氏不禁看向林和平,担忧不已。

  林和平把面包一分为二,递给她一半,给小三毛一半,“这次不白吃,过几天跟我去市里,帮我发宣传单。”

  孙氏好奇地问:“啥宣传单?”

  林和平指着桌上的食品,“这些东西印在纸上,发给过往的行人,他们才能知道有家食品厂又活了。”

  金桂花以前干过宣传工作,大手一挥,“这个简单。啥时候去?”

  “还早。”林和平递给她娘一个蛋糕,又递给杨槐花和小三毛各一个雪花酥,“你们再尝尝这个。”

  杨槐花接过去打量一番,“这是饼干?”

  “尝尝。”林和平见大妮出来,也递给她一个。

  嘴巴塞的鼓鼓的小三毛呜呜大叫。

  林和平笑着问:“咋了?”

  小三毛使劲咽下去,“姑奶奶,好吃,比,比红烧肉好吃!”

  “还是你会吃。”林和平笑着摸摸他的毛脑袋,“你姑奶奶我厂里卖的最贵的,就是这个。”

  小三毛忙问:“比月饼还贵?”

  林和平微微点头。

  杨槐花闻言轻轻咬一口,慢慢咽下去,就忍不住地问,“和平,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奶粉?”

  林和平点头。

  孙氏忙问:“那得买多贵?和平,有人买吗?咱们这里的人都没啥钱。”

  林和平怕她娘担心地睡不着,“不做多,能卖掉。”

  次日,林和平就去县里瞅店面。

  林和平没往紫光大街里面去,因国营饭店和供销社都在街里,那边是整个青苗县除了农贸市场,最为热闹的地方。

  林和平直接去街角,果然在民政局斜对面让她寻到一处老房子。

  二十多年的二层小楼,林和平用很便宜的价格拿下来,过了户,就去市里。

  次日林和平又在市里逛半天,在市一中斜对面寻到一家。价格偏高,但林和平不差钱,谈好价格就去取钱。

  当天下午,林和平名下多了两处房产。

  傍晚回到村里,林和平让村里人给她做八个带有玻璃的柜子和四套桌椅。

  照相馆把照片和底片送过来的那天,柜子还没做好。

  林和平又等半天,就让林丰收拉着她和柜子去市里。

  柜子放市里,林和平让林丰收把工人接过来。

  午饭后,工人们打扫店面,林和平前往印刷厂。

  甫一进印刷厂,林和平就把她带来的月饼、雪花酥、鸡蛋卷拿出来,随后才说明来意。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吃到以往从未吃过的月饼、雪花酥,印刷厂不但帮她设计排版,还承诺尽快给她赶出来。

  这事办妥,林和平和林丰收回到市区,门店也已收拾干净。

  林和平又去买几杆秤,才和工人们回县里,收拾县里的店面。

  满肚子疑问的工人们见林和平同她们一起打扫,而不是又出去忙别的,就撺掇王贵香出面。

  林和平注意到她们的小动作,“又怎么了?”

  “厂长,是她们让我问的。”王贵香连忙指一下工友们,“她们想问这家店和市里那家店,是不是咱们厂自己开的?”

  林和平微微点头,“是的。但不会让你们过来。”

  众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林和平想笑,“你们至于吗。”

  王贵香怕她变卦,连忙说:“很至于。您让我在这边看店,我家就没个家样了。对了,厂长,啥时候营业啊?”

  林和平问冯发展,“今天农历六月三十?”冯发展点一下头,确定她没记错,“再试做两天,下周一做的留着卖,农历七月七,我们正式对外营业。”

  王贵香惊呼,“这么快?”

  林和平:“你们有所不知,很多单位虽然八月十四才发月饼,其实七月底或八月初就开始找月饼厂定做。”转向冯发展,“我说的对不对?”

  冯发展点头,“是的。往年效益好的时候,有些单位担心订不到,七月中就找我们定做。不过,那种情况也只有两三年。”说着,不禁看一下林和平,怕她因此不快。

  有家食品厂问题很多,但都过去了。

  多数人还都走了。

  林和平从没想过追究,再说了,她也没空。

  县里的店面一打扫干净,林和平就回村——去木匠家,看到她定做的小圆桌和椅子已安装好,只剩打磨和刷漆——不耽误过几天用,才敢松快两天。

  也仅仅两天。

  阳历八月十八,农历七月初三,林和平让林丰收开车,拉着先打磨好的桌椅,以及金桂花和杨槐花前往青州市。

  金桂花和杨槐花有好些年没去过青州市,一路上只顾兴奋,以致于林丰收停车,把定做的匾额拿出来,俩人才意识到此行不同寻常。

  金桂花担心给林和平丢人,小声问,“和平,牌子上写的好像是有家食品店。那几个字我认识,我家大军教过我,是不是?”

  林和平微微颔首,让杨槐花把她刚刚在供销社买的东西拿下来。

  杨槐花三两下把车上的东西全搬下来。

  林丰收忙说:“桌椅留给我。”

  杨槐花不以为意摆摆手,“谁搬不一样啊。和平,放哪儿?”

  先前拉来的四个柜子只占一间店面,另一间还空着,林和平一边让她把桌椅放那边,一边拿起一块窗帘布,指着楼梯口,“丰收,这个挂楼梯口挡住楼梯。”随即对金桂花说,“嫂子,油漆打开,让丰收把门刷一遍。你俩到里面来,我跟你们说点事。”

  杨槐花和金桂花把铁钉之类的小东西放柜台上,方便林丰收使用,才朝林和平走去。

  林和平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满意,面上不显,“这个店是食品厂租的,楼下卖东西,二楼住人,我打算在这边请两个人看店。”

  杨槐花和金桂花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很微妙,仿佛在说,村里那么多人,你竟然请外人,还是不是咱们村的闺女啊。

  林和平见状,挑了挑眉,“但外人我不放心,从咱们村请,每周回去一天,还得轮流休息,我估计村里人也不乐意干。”见两人想说话,“先听我说完,我是这样想的,你俩如果愿意——”

  “愿意!”

  俩人同时开口。

  林丰收手里的铁钉啪嗒掉在地上。

  林和平顿时无语又想笑,“我还没说完,你们急什么。我打算你俩照看半个月,再让别人来看半个月。可你们——”

  “不用别人,我们就行。”金桂花又忍不住打断林和平的话,“我都跟你哥说好了。”

  村里的男人什么德行,林和平不说十分了解,也有八分,不信习惯了吃饱等饿的男人乐意学做饭。

  这几日没听到东西两边上演全武行,林和平暂且信她,“那我就继续说?”

  杨槐花使劲点头,催林和平快点。

  林和平:“不出意外周五、周六和周日特别忙。你们如果不要轮班的,每周休息两天,周一到周四,自己商议谁先谁后,行吗?”

  金桂花不假思索,道:“行!”

  林和平:“每月四十,每天补贴一块钱饭钱,休息天没有,效益很好的情况下,奖你们每人五到十块钱。这样行吗?”

  金桂花掰着手指头算一下,“按照平均每月八块钱算,我们一个月有七十?七十!?”意识到七十多少,陡然张大嘴,“赶上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了?和平,你你没骗我们?”

  林和平反问:“你们一个在我家西边,一个在我家东边,我敢骗你们吗?”

  俩人同时摇头,不敢!

  林和平也想摇头,七十块钱而已,又不是七百。

  周建业多给她俩零,也没担心钱打水漂。

  想到周建业,林和平决定八月十五前再去看他一次,免得哪天见着她爹娘,又跟他们胡咧咧,忽悠的二老以为他是杨白劳,她是黄世仁。

  打定主意,林和平继续说:“有个前提,农忙也不能回家。这个店要一直开,除非台风、暴雪和经营不下去了。”

  杨槐花想了想,“这个没问题。有一点我没懂,和平,啥叫效益好?”

  林和平:“我现在也说不准。因为还没开起来。客源稳定下来,不往下降,就算效益好。赶上过年过节,一天忙到晚,就是效益最好。你们要是觉得累,钱给的少,也可以回厂里上班。

  “咱们签个合同,白纸黑字,我甭想耍赖,你们也一样。”说着,顿了顿,“我打算再从村里招八个专门做月饼的,其中就有我二婶,我也得跟她签合同。”

  金桂花惊讶,“你二婶也签?”

  林和平微微点头,“正规的工厂都要签字。我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开除你们,你们也不能因为心情不好,想来来想走走。”转向林丰收,“过几天你也得跟我签个合同。明年厂里效益好了,我给你们每人买份保险。”

  “保险公司?”金桂花忍不住问,“还有那种公司?”

  林和平:“当然。咱们国家刚成立就弄了个保险公司,为人民服务。你们没听说过?”看向林丰收。

  林丰收很是诚实地说:“第一次听说,还有保险这种公司。”说完,又忍不住问一句,“厂里给我们买啥保险的意思,不用我们交钱??”

  林和平微微摇头,“不用。”

  杨槐花:“那个正式工也买?”

  林和平想一下,“改天我看看有没有工伤保险,就是在厂里干活受伤了有钱赔。如果有,就再给你们买一份。”

  “啊?”杨槐花吃惊,“不是受伤的保险,那你给我们买的啥保险?”

  林和平:“寿命的寿险。”

  俩人似懂非懂,转向林丰收。

  林丰收也不大明白,“大概类似无儿无女的无保户,每月都能领点钱和东西。不同的是无保户国家养,咱们是那个保险公司养。”

  俩人闻言猛地转向林和平,眼中又惊又喜。

  林和平也不清楚现在有哪些保险种类,不敢承诺太多,“差不多。”

  “那我们,我们做。”杨槐花道,“和平,不用给我们奖金,每月,每月六十就行了。”

  金桂花跟着说:“对,六十就够了。”

  林和平笑了,“不是特意给你们,忙得时候大家都有奖金。这事你们回去别到处说,不然都去找我,我没法应付。”

  金桂花:“不说,我连大妮跟她爹都不说。可是,你把我俩弄这里,回头宁宁开学,谁给你看厂房?”

  门卫必须得用信得过的人。

  孙氏爱唠叨,林和平不敢让她爹娘过去,厂里的工人能烦死。

  林和平的二婶去厂里做事,她二叔就不能过去。她堂妹还在上小学,家里必须留个人照顾她。

  这些天林和平把清河村的人挨个筛选一遍,选中了,但时机未到,林和平就说:“丰收先辛苦一个月,月饼卖出去,钱收回来,我再招人。”

  俩人放心下来。

  杨槐花好奇地问:“你打算给宁宁多少钱?人家可是初中生。一分不给,哪天惹你娘不高兴,你娘想起这事能唠叨死你。”

  林和平:“一天一块钱。但我不打算让我娘知道,不然宁宁连一分也见不着。”

  林丰收忍不住说:“我们不说,除了宁宁,没人知道。可你娘唠叨起来,你咋办?”

  “让他们的好女婿跟他们聊聊。”林和平不待他们发问,“建业有法子对付他们。”

  杨槐花不禁嗤笑一声,“不就是给你娘买肉买饼干吗。这事哪还用得着建业,你——”

  金桂花:“她不行。”

  “不行?”杨槐花不解。

  金桂花冲林和平努一下嘴,“你让和平自个说。”

  林和平没想到邻居都这么了解她娘,“我娘觉得我的钱跟她的钱没两样。建业的钱是周家的钱。建业花钱,是周家人看得起他,周建业孝顺。”

  杨槐花明白了,也很意外,“你娘分这么清?”

  林和平摇头,“姓段的没给她买过东西,又不让我回来,我娘一直觉得段家看不起她。建业别说给她买肉,给她买包葵花籽,也能把她哄得见牙不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