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5得银六十两(1 / 2)





  很快,三人出现在湘月斋人来人往的大堂,竹竿小二见这回来了个豆蔻少妇,有些惊讶,不过热情的把他们请到了后院的内室。

  大堂喧哗,谈正事只能在后院的内室,也就是会客厅。

  李青青开门见山自报身份,“民妇李氏见过马老爷。民妇的丈夫现在军队服役,不在家乡。这两位是民妇的公公及小叔子。”

  几句话表明自己是军嫂,跟王老头父子的关系。

  马清出身军队世家,名下的店铺、酒楼等用到的小二、点心师傅、厨师等除去马家的家生子,都是军队的退伍老兵及军属。

  他得知李青青是军嫂的身份后,不由得起了一分敬意,微笑道:“好说。请坐。”

  王老头父子不敢坐,倒是李青青觉得做买卖平等,就坐了下来。

  接着不用马清开口,掌柜马向南就笑呵呵确认了李青青是咸蛋方子的主人,然后提出一百两银子买方子。

  “不瞒两位,昨日我家人误解了两位的手势,以为是十两银子,回到家中给民妇说了后,民妇觉得少了,是以今日让公公和小叔子回绝,等解开误会后,民妇又觉得一百两银子有些多了。”

  马清与马向南面面相觑,“这个……”

  王老头站着扭头望向李青青,这个儿媳妇昨天嫌十两少,今天又觉得一百两银子多,那多少两银子正好?

  王亮心道:马家可是皇亲国戚,三嫂是害怕要太多银子,回头马家反悔不好收场吗?

  “民妇的心理价位是六十两银子。六六大顺,做买卖就图个顺字。”李青青目光明亮,语气自信,道:“感谢昨日湘月斋送了礼物还为我家人开脱。民妇希望以后能与湘月斋多做买卖。”

  她将降价的目的坦诚相告。

  马向南心里暗暗称奇,不再以看农妇的目光看李青青。

  马清什么样的女人都见过,有独立门户做买卖的,不过爱玩小聪明还贪婪,远不如李青青大气敞亮。

  他自是愿意跟李青青这样的人打交道,朗声道:“那便依你。希望日后双方多做买卖。”

  买卖就这么谈妥了,接下来由马向南提出签契文,李青青求之不得。

  买卖契约对双方都有个保障。

  后院自是有文房四宝,马向南很熟练的起草了一份契约,然后交给马清看,再念给王家人听。

  他以为王家人不识字。

  “我三嫂认识字。”王亮在心里小声道:我也认识字。

  李青青接过白纸黑字的契约纸看了几遍,这就是大唐国的契约,远没有前世生意的合同详细,不过在大唐国大多数人守信,有的人甚至把信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她没有改一个字,点头同意。

  马向南又抄了一份,然后让李青青和马清分别在两份契约上签上名字,最重要的是按上手印。

  买方子这样的大事,马清哪怕再忙,也亲自出面签契约。

  李、马二人把签完的契约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