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96章 阅兵(2)(2 / 2)

宴席期间。

许定想当然的提出了一个建议,朝陆逊说道:“伯言,你对组建野战旅,有一定的经验,我想再训练出这样一支部队,你可愿接下这个重任?”

“末将必不辱命。”

陆逊都成为全国将领的典范了,岂有不愿意的道理。

“那就好。这支部队,还是由你统领,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报军机处批准。只要军机处能做到的,都会答应你。但我有一点要求,这支野战旅,必须要特别的精锐。如果做不到,那....”

“请陛下放心,末将做得对。”不待许定把话说完,陆逊便应道。

“好。”

确定了这件事情,许定更是欢喜。

因为在几个月后,就要有一支同样的精锐野战旅出事,华夏国的野战能力,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本来还要商量诱骗曹操,到长安作战的事,却因为时间太晚,而没有商量。

吃罢宴席,都相继离去了。

.........

数日后。

许昌阅兵之事,被百姓传的神乎其神。

曹操派到许昌的细作,也目睹了阅兵的全部过程,并向曹操汇报。

cheng都。

议事大厅内。

曹操神情凝重,朝文武大臣们说道:“日前,许定在许昌阅兵,号称有二十万精锐。巡城一日,声势浩大。”

“据我们的细作探报,参与阅兵的华夏国将士,虽然没有二十万,但确实是精锐无比。尤其在许昌城外的一场炮战,更为精彩...。”

曹操把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道出来。

文武们都相互看了看。

对于火炮,他们知之甚少。

因为在以往的战争中,并未出现过。

华夏国与西商帝国交战,他们所得到的消息,也只是通过细作传回来,其真伪难以辨明。

这回许定阅兵,是否真有那么强,文武们持以怀疑的态度。

不过...

司马懿却是深信不疑。

他开口道:“许定是越来越强了,尤其是击退西商帝国后,他一定会大力整顿兵马,增强军事力量。待到他强大起来,不管是西商帝国,还是东商帝国,怕都难以抗衡。而我们,在夹缝中求生存,也会越发的艰难。”

“仲达有何建议?”曹操问。

司马懿道:“臣还是建议,与许定在局部开战,夺取他的枪械,以此慢慢壮大我们的军事实力。”

“局部开战?何意啊?”曹操一直不理解,司马懿为何这样建议。

“主公不妨想想,如果与许定全面开战,我们胜算几何?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益州和西凉就得陷落。此不仅不能增强实力,还会让我们陷入危急。”

“因此,我们要迷惑许定。一方面派人去跟他谈合作,如商议购买它的酒、纸、布匹等,一方面,派出三五千人,去荆州地区,袭扰一下那里的驻军。以夺取枪械为主。”

.......

司马懿缓缓道来。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也很是谨慎。

说白了,就是在不惹怒许定的情况之下,与许定小面积的开战。即使被许定知道了,曹操仍可以说是手下的将领,私自为之,不关他的事。这样还有缓冲的余地。

而反之...

如若许定不知道,他可以长期夺取荆州地区的枪械,慢慢增强益州军的实力。

这样的打法,是弱国面对强国,唯一可取的办法。

曹操思虑许久,忽道:“好,仲达不亏为我的智囊,所出妙计,更古未有。我相信,我军必能取胜。”

“只是...。”

曹操扫了眼在场的将领,问道:“这样重要的任务,谁能担任呢?”

这时,中军上将曹仁走了出来,拱手道:“主公,末将愿往。”

“你是中军主将,应该在cheng都掌兵,怎么能去前线。”曹操已经失去了很多有胆有识的上将,不愿再看到曹仁也出事,没有同意。

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主公,臣以为,曹仁将军,最为合适。他领军多年,作战经验丰富,更擅长打硬仗、恶仗,也只有他领军去荆州,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啊。”司马懿道。

“什么?”

曹操没想到,司马懿竟然支持曹仁领军去荆州。

这么危险的事情,派心腹大将前去,真的值的?

曹操的想法,司马懿又岂能不知?

他轻笑道:“诸葛不必担忧,曹仁将军此去,不会有危险。因为荆州地区,军事力量较为薄弱,据细作探报,他们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调去许昌和江东建业了。荆州地区,只要一万余人。而且,他们很多是刚作过战,还处于养伤阶段,这个时候,如有一支精兵,直捣荆州,虽不能取得地盘,却能夺取他们的武器。”

“你真觉得好?”

“是。”

曹操再次看向曹仁:“既然仲达都说好,我也不拒绝你。你去挑选五千精锐,择日去荆州吧。不过,你要万分的注意,与荆州军交战时,动静要小,要以缴获他们的武器为主。”

“是。”

曹仁应下。

“曹仁将军,你这次去荆州,最好不要穿铠甲。”司马懿说道。

“不穿铠甲?为何啊?”曹仁不明白。

“原因很简单。你们去荆州,不是与许定正式开战,而是在不惊动许定的情况下,夺取他们的枪械。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们知道,是我们在攻击他们...。”

司马懿的话才说到一半,曹仁就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让末将假扮成贼寇,袭击荆州?”

“将军朕是机敏,一点就透。”司马懿点点头。

他正是此意。

“报...。”这时,有一个士兵,拿着一封信,跑进议事厅。

文武们都回过身去。

夏侯惇把信接过,递给曹操。

“这...。”曹操拆开信件,越看越是欢喜:“天助我也!”

“主公,可否告知,发生了何事?”

司马懿问。

曹操把信递给司马懿,说道:“你看。有一批枪械,正经由武关,运往长安地区。而长安守军,不到三千。据说还是地方军。”

“如果我们派兵奇袭,有没有可能夺取这批枪械?”

司马懿看完信件,斩钉截铁的道:“回主公,臣不建议夺取这批枪械。”

“为何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曹操早就想夺取长安。只有夺取了长安,西凉才回安全。他的防线才算真正牢固,不然,西凉、益州,时刻要面临许定的讨伐。

这回有大批枪械运往长安,而长安守军又不多,正是他建功立业的时候。

不管从哪方面考虑,都应该挥军北进。

“主公,您真的觉得,许定会这样用兵吗?哪有大批枪械运往长安,却不派兵驻守的,这不符合长理啊。”司马懿道。

“先生多虑了。”夏侯渊站了出来,说道:“自赶走了西商帝国后,许定自信天下无敌,他一定觉得,我们不敢袭击长安,更有把握以极少的兵力,抵挡住我们的进攻,因而,只派了几千人守城。这是他傲慢的结果,绝无陷阱。末将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给许定一点眼色瞧瞧。只要夺取了长安,并获得这批枪械,我们的实力会上升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