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7章 拜访孙老师(2 / 2)


从酒店出来,唐成东都处在一种蒙圈的状态,这几个小时过的,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罗云丘从一开始的冷淡如斯,到后来的大力延揽,这变化也实在是有些太快了吧?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获得罗云丘的青睐的,嗯,至少也是扭转了印象吧?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他转而去想那个苻生与程延的故事。

这更不是他的长项。

看了看时间,还早,正好来一趟省城,唐成东心想,不如去看看自己的老师。

唐成东自学经济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博导孙志平,虽然没办法经常来省城上课,但是,他的血液从没有落下,每周,都有专人向他发送老师的讲课视频还有课堂笔记。

孙志平喜欢喝两杯,正好他从延北县乡下弄了两桶乡下自己酿造的果子酒,据说这是猎人从山里的猴子那里偷师学到的酿酒方子,酒味甘甜醇和,回味无穷,度数挺高但不上头。

孙志平住在秦天大学专家别墅小区,师娘肖玉茹给他开门后,很热情的请他进屋,他来的正好,老师正好在家。

“老师,我来看您了。”

唐成东把两桶酒交给师娘,立正站好,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孙志平很高兴,“你这孩子,现在是新社会,不实行这一套,快过来坐。”

唐成东点点头规规矩矩的坐在了孙志平面前,孙志平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仓井当过兵,也不用这样拘束吧?”

他嘿嘿一笑,说:“老师,其实我也不行遮掩,不是怕你说我没有正行吗?”

孙志平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国外,小女儿据说在京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都挺好,但是,这样一来,老两口身边确实有些空,唐成东经常给他们打电话问候,周末来上课的时候,还会很自觉地帮他们打扫房间,陪他们聊天说话,很得肖玉茹的喜欢,虽然大家相处时间不长,只有大半年的时间,但是感情确很不一般。

唐成东不再挺直身子,但是也没有歪歪扭扭,他把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向孙志平汇报了一下,又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了出来。

孙志平很耐心的给他做了解答,然后说:“成东,你的水平其实已经可以毕业了,这样,你找机会写一篇毕业论文吧,嗯,就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题,尽快写出来给我,我回头安排你进行答辩,赶紧拿到学士学位,我还想让你读我的研究生,怎么样?”

孙志平是博导,平时已经不上公开课,只是带那十来个学生,他之所以愿意收唐成东为弟子,其实也是看着周宇的面子,如果不是周宇早年让他签了一份人情,他也不会这样。

一开始,孙志平并不看好唐成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成东的尊师重教、善良敦厚以及踏实好学,让孙志平逐渐接受了这个走后门的小弟子。

“老师,我的水平狗子哥读您的硕士吗?”

“你说的什么话?我说有就有,不用犹豫。”

“其实,我早就想跟着您是你走了,可惜,现在我们徐北县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很难抽出更多时间来跟随您。”

“这没关系,你不是我学生中最伶俐的,也不是学习最好最刻苦的,更不是学历最高的,但是,我就是觉得跟你投缘,再说了,勤能补拙,你虽然基础差一些,可是,你也有我其他学生不具备的好条件,那就是你有几层政府工作的经验。真理出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不假,你只要坚持眼下的这种好学与钻研精神,一定会后来居上。所以,不用妄自菲薄,继续努力就好。”

唐成东点点头,忽然,他想起了什么,从书包里拿出一份文稿,交给孙志平,说:“老师,这是我就诶和我们县的现状,对县级经济工作如何开展写的一篇小文章,我也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还望老师您能指点我一下。”

孙志平一愣,这种文章可不是一般人能欧写出来了的,写出来也大多是浮皮潦草,流于表面,不过,转念一想,唐成东本就在基层工作,能够写出来也情有可原。

这篇文章一共大约三千多字,孙志平足足用了将近二十分钟才看完,看完一遍,他又快速地看了第二遍,一共用了半个多小时,这才把文稿放下。

“唔,不错,能够跟当下比较注重的扶贫工作结合在一起,足以证明你使用心得,另外,从你切入的角度,提出来的论点,使用的论据以至于后面的结尾来看,还是很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我这里也有一篇文章,币可以拿走看一看,但是,记住不要传出去。”

孙志平把唐成东带进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稿交给了唐成东,唐成东很恭敬的接过来,说:“老师,我拿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好,我要提醒你一句,就是在做基层工作的时候,目光一定不能被你所在的位置舒服,一定要站得高一些,再高一些,这样,你做出来的决定,才会更加符合当下,也才更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