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343章 阴云密布(2 / 2)


答:“我们早就警醒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在旗帜鲜明的爱国反日教育的熏陶下,二十九军官兵无不同仇敌忾,铭记国耻,抗日绪十分高昂。

今井武夫在给大本营汇报时,曾对二十九军下了这样的评语:“该军因与抗日领袖冯玉祥保有关系,故抗日意识深入官兵,实为性质不良之军队。”

1937年7月6日的北平,下起了滂沱大雨。

驻在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不顾道路泥泞,在清水节郎中队长的率领下,冒雨以卢沟桥为假想敌进行攻击演习。

日军还向二十九军提出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永定河西边的长辛店地区进行演习,遭到二十九军理所当然的拒绝。

日军这样随心所欲地在二十九军面前进行演习,且以攻城掠地为课目,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双边条约,其实质就是进行战争挑衅。

遭到拒绝,日军很恼火,赖在城外不肯退去,并进行了紧张的军事部署,双方僵持了十几个小时,空气异常紧张。

守卫宛平城的二十九军也不甘示弱,决不让步。

天色渐晚,没有进展的日军退回了丰台。

日军步步紧逼,使得驻北平的二十九军深感形势严峻。

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旅旅长何基沣,在日军嚣张的气焰面前,显示了一个军人的勇敢与决心。

何基沣下令,该旅全体官兵,“如日军挑衅,一定要坚决回击。”

驻守宛平城的一一○旅二一九团第三营官兵,连日来目睹日军的频繁演习,早已是怒火高涨,接到旅长的命令,三营官兵大为振奋,一致表示要作誓死抵抗。

第三营是个加强营,共有四个连,其中有轻重迫击炮连各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共计1400人,一个营有如此的兵力,这在当时民党军队中是非常少见的。

营长金振中,是一位作战勇敢的军官,曾在喜峰口战役中立过战功。

第三营进驻宛平城后,金振中经常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官兵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口号,以激励官兵的意志。

为了侦察敌情,掌握第一手材料,金振中在午饭后换了便服,扛着铁锹,向大瓦窑附近日军的演习地点走去。

当金振中刚过卢沟桥火车站,就远远地看到日军队伍,这些日军不顾滂沱大雨和泥泞的道路,以卢沟桥为目标,正在进行攻击式演习。

演习日军后面的炮兵如临大敌,紧张忙碌地构筑着工事,再后面,隆隆不绝的战车也开了上来。

种种迹象表明,大战即将来临!

金振中凭着一个军人的直觉,感到今天太不同寻常,他见机溜了回来。

回到营部,金振中没有歇息,马上召开军事会议,他摊开军事地图,一个连一个连地询问着战斗准备情况。

当问到卢沟铁路桥守卫排排长的时候,金振中特别叮嘱,铁路桥与石桥同等重要,而铁路桥没有拱卫城,只有桥头一片空地,兵力无法调动,只能死守。

当年修建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目的,是为了拱卫京城,宛平城在桥东京城一侧,而现在态势和以往不同,日军已经占据丰台,兵出其后。

扼守卢沟桥,已不是保卫京城而是守住北平与中原通道。

兵力部署的方向也要和当初相反,永定河东岸的北平一侧,兵力部署的突出部位就是宛平城。

宛平城内驻守着九连和重机枪连、轻迫击炮连,城北铁路桥东头是十一连,城南一带沿河驻守十二连。

重迫击炮和预备队均在河西。

当年的建桥者与建城者,估计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些枪口对着京城的队伍,竟然是在保卫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