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适者生存的心智模式(1 / 2)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Discovery的《动物世界》节目播出过这样一段纪实片:在非洲广阔的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大型动物,角马便是其中的一种。角马的长相和牛比较类似,它们生活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雨季雨水充足,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广阔的草原上随处可见一匹匹非洲角马。但到了旱季,为了寻找新鲜的草料,非洲角马不得不离开这里。它们会聚集起来,数量达150多万匹,成群结队地去寻找食物,每天要走48公里。在非洲肯尼亚有一条马拉河,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万匹角马从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亚迁徙到这里。

马拉河中有种动物是角马们在渡河时躲不掉的“敌人”,那便是世界上最大、最为凶残的尼罗鳄。马拉河成为角马们的一道“生死线”,渡过去,就进入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园”;渡不过去,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会因缺草缺水而死。每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3月份,马拉河都会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狂野、惊险和悲壮瞬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是,角马依然乐此不疲,纵然在这场争斗中,几乎每一匹角马充当的都是弱者的角色。

渡河开始,成千上万的角马像泄闸的洪水一样,纷纷从岸边跳入马拉河,在河里以最快的速度游到对岸。突然,河面上出现了一群貌似浮木实则凶猛的鳄鱼,扑向正在过河的角马。它们张开大口,撕咬着角马的颈部,将角马拖入水中,通过旋转身体来撕裂猎物。转眼间,河水变成了暗红色,角马在水中哀号、挣扎,场面悲惨而壮烈。

数小时之后,渡过马拉河到达对岸的角马,爬上石崖,疲倦地慢步前行,跟着大部队继续踏上寻草之路。马拉河上则留下了一片凄凉的景象:水面上满是角马的尸骸,吃饱的鳄鱼慵懒地浮在水面上,尚存气息的伤者身上则停着几只迫不及待在伤口上舐血的秃鹫。河的对岸,即使渡过河的角马,也仍然要面对最后一道鬼门关。几只腿脚无力的角马,怎么也爬不上岸边的石崖,有的重新落回水中,有的跪在地上站不起来,有的躺在地上发出微弱的呻吟。在过河的过程中,一部分角马被鳄鱼猎杀,一部分角马过河时淹死,一部分因为体力耗尽累死,更多的角马则是在混乱中被踩踏受伤,最终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如此壮观、惊险又残忍的一幕,在广阔的非洲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在自然界中,人类和动物一样,有更加迫切的生存需要和人生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虽然极少遭遇被鳄鱼攻击那样的危险境遇,但也避不开与其相似的危险、艰难与冷漠。

藏獒生活在天气严寒、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毛长而厚重,可以抵御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它犹如一个守护神,日夜抵御虎、狼、熊、豹以及毒蛇的侵袭,担负着保护牧民财产和安全的重任。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藏獒磨练出如老虎一样强壮的身躯、狮子一样凶猛的个性、豹子一样迅捷的速度、鳄鱼一样坚硬的表皮以及其他犬类远远无法企及的肌肉和爆发力,藏獒在西藏被喻为“天狗”。藏獒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让人望而生畏。藏獒护领地,护食物,善于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的敌意,不过对主人却极为温和。藏獒在畜牧方面对牧人有着很大的帮助。

藏獒攻击性很强,一般幼獒在刚满月时就会被母獒训练扑咬撕杀,锻炼离开母獒后独立的生存能力。藏獒从来不会向任何困难、威胁低头,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与野兽直接搏斗的犬类。一只优秀的藏獒可以打败三只狼,两只优秀的藏獒可以让金钱豹落荒而逃。

在管理学上,有个很有名的经营理念叫“犬獒效应”。此理念源于一个关于藏獒的故事:在古时的藏区,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只剩下一只藏犬。这只唯一幸存的犬被称为獒,而十只藏犬才能产生一只獒。对于这些藏犬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下来。

藏獒是非常宝贵的犬种,少则价值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如此不菲的价格除了藏獒英勇善战且忠于主人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只称得上“獒”这个称号的的藏犬,都是经过生死竞争、百里挑一的好品种。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角马过河的过程看似残酷,然而这只是它们生命征途中迈出的最平常的一步。它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河要过,谁能断定,今天能逃过鳄鱼的绞杀,明天也能躲过狮子或豹子的猎杀?人类,在日出日落间辛勤地劳作、奔波,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迈出的每一步、走过的每一段路程,也像过河的角马那样,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磨难与坎坷!

藏獒效应,正如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他们的处境与选拔藏獒一样,同样要经历残酷的生存之战。在国内的众多企业中,绝大部分寿命不超过三年,市场中能存活几十年的企业又有多少?真正能做到基业长青的企业更是寥寥可数。在大环境不断改变、竞争激烈局面下,主动迎战并在竞争中越战越勇的企业才能成为企业中的“藏獒”。

现实的启示

(1)蚁族的残酷生活

什么场所人最密集?旅游景点?步行街?快餐店?想象一下,从高处看下去,除了人头就是人头,是什么地方?人才市场和春运的火车站。

我们看看下面这两组数据:

第一组: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413万;2007年,约495万;

2008年,约559万;

2009年,约610万;

2010年,约630万。

第二组:

北京市流动人口:约510.7万

上海市流动人口:约900万

广州市流动人口:约600万

深圳市流动人口:约1200万

随着中国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房价过高、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在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他们聚居在城乡结合部。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之处:高智、弱小、群居。“蚁族”群体在全国已有上百万规模。

蚁族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保健品销售、电子商务销售、电话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蚁族们大多数身处成立不久的中小企业,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没有基本社会保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

也许你正是城市中蚁族的一员,拿着不高的工资,基本没有保险和福利,租着便宜、简陋的民房。“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不再,你有的只是令人堪忧的现状、年轻脆弱的心灵以及无法释怀的青春梦想……

(2)职场不相信眼泪

职场带来的挫折和眼泪,全世界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希望你在擦干眼泪之后,打开你畏缩的心灵,理性地看待职场环境。眼泪可以为你的成长洗礼,但却不能成为你获得同情的道具。职场不相信眼泪,职场也不需要眼泪,这是迈入职场不久、处于生活挣扎层面的职场蚁族们学到的生存第一课。

自从你离开象牙塔进入职场,理想的温情主义开始褪色,生活显示出残酷的一面:职场人际关系似乎无比复杂,利益的斗争无休无止,永远看不透的办公室政治让你身心俱疲;自己感兴趣的技术专长无处发挥,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做自己完全不喜欢的工作;工作无休无止,加班一轮又一轮,更令人痛苦的是自己似乎看不到奋斗的价值所在。这正是无数的职场蚁族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尽管拥有一定的教育经历、不错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在浩淼如海的职场中,蚁族们却只能在底层浮沉,难以浮出水面。

不必抱怨,快乐工作。每个人都是在挫折与痛苦的摸索中成长。从离开校园踏入职场的那一刻开始,蚁族们就应该抱定迎接打击的心态——与真理越辩越明一样,职业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受挫、反思之中,渐渐清晰起来。在受挫之后,你能否坚定目标、不放弃前进的努力,这将决定你下一步的职场命运。这就是同样身为蚁族,但有的很快能跳越这个阶层进入更高发展层面,而有的人则始终原地踏步的原因。但是要记住,我们一点都不可怜,至少我们还有一个梦,一个在不远将来的快乐之梦。哭完之后,仍然还是要相信自己。

改变从认识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