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九章 论文出炉(2 / 2)


哥德尔系统不能告诉人类,按照人类的逻辑和思考方法,它是怎么想的,所以它没办法写出一篇完整的论文。但是哥德尔系统可以告诉王一男,哪条路的错误更少,离目的地更近啊,于是在陶教授和其他UCLA教授眼里,王一男就拥有了惊人的数学直觉,每次碰到这样的的疑难局面,他总能找到最接近答案的路线。

一开始的时候,陶教授还想听听王一男说说是怎么做出选择的,不过几次得不到答案,因为王一男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陶教授也只好放弃了,反正王一男有惊人的数学直觉,听他的准没错。

事实上,是230智商的陶教授,和超级人工智能哥德尔系统的合作,当然哥德尔系统深藏功与名,王一男就是代表啦。

大洋彼岸也有好消息传来,董志带领的团队,已经开始尝试在钙铜氧化物中添加钛原子,形成钛钙铜氧晶体化合物,不过,由于产量太低,很难得到能用于实验的材料。

当然这是暂时的,随着实验水平的熟练,以及光/电化学反应的优化,预计在一两周之后,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材料进行干冰甲醇温区的电阻测试了。

王一男心想这个实验的开关,说什么我也得赶回去按呀。

陶教授+王一男(所代表的哥德尔系统),这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智力组合了。

王一男觉得没有他们搞不定的问题,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一周以后,最后一块拼图完美的完成了。

陶教授在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个符号,然后习惯性的在旁边打了一个勾,就好像我们考试做完题之后,在最后写下,“如上,已证”。

房间里面只有陶教授和王一男两个人,如果是在大会的会场,此时应该有雷鸣般的掌声吧。对于陶教授来说,只是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难题背后,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向前迈了一大步。

就像当年闵可夫斯基帮助老爱解决了非欧几何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只有老爱才能从那些该死的数学符号之中,看到弯曲的时空,完全不不一样的世界,甚至,那些公式还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来自于几十亿年之前的一次大爆炸。。。

数学,就是这么牛X。

大功告成之后,又是分赃的时候到了,对于科学家来说,最大的赃物就是署名权了,第一作者,共同作者,通讯作者,里面的门道大了去,一般而言第一作者就是论文主要思想的提出和撰写者,为了表示贡献的大小,有时候会注明共同第一作者。

而通讯作者是论文对外的联系人,一般是整个课题组的老板,杂志社联系的时候,也主要是跟通讯作者联系。

之前由于丘先生的高风亮节,这个课题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之前李文静跟王一男的研究成果,包括那三十几张跟丘先生讨论照片上内容,通讯作者是李文静,第一共同作者是李文静和王一男,丘先生只是作为第三共同作者列名其中。

陶教授问清楚第一篇文章的署名之后,也要求第二篇文章也依此处理,“真正的学术大拿,人品也是没得说“,王一男不禁继续感概。不过这一次,他坚决反对陶教授的提议,毕竟如果说第一篇文章,丘先生只是拾遗补缺,署名第三作者还说得过去的话,第二篇文章的主要工作都是陶教授完成的,再署名第三作者,王一男觉得自己还没那么厚的脸皮。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谦让之后,最后第二篇文章通讯作者署名陶教授,第一共同作者是陶教授和王一男。

第一篇文章李文静已经整理完成,丘先生也修改过了,第二篇文章相对要简单一些,算是大厦上的最后一层吧,陶教授亲自动手,花了两天时间也搞定了。

这时候就没有王一男和李文静什么事了,两位菲尔兹奖得主商量了一下之后,选择了《AnnalsofMatheatics》(数学年刊)发表,将两篇文章发送到年刊编辑部之后,陶教授决定亲自去一趟普林斯顿。

好吧,陶教授加丘先生联名投递的文章,陶教授亲自到年刊编辑部递送稿件,王一男可以想到,下一期杂志的版面一定不够了,估计有好几位作者会哭的,他们的文章肯定会被挤到下下一期,甚至增刊了。

不过,这都没有王一男什么事了,他在得到最后结果的第二天,就登上了飞往帝都的航班,整整十四个小时,王一男一直提心吊胆,据说,嗯,只是据说,马航的某个航班,因为机上有大米国想让他消失的人,就莫名其妙的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如果大米国知道他们放走了一只什么样的妖怪,估计真会干出这样的事情吧。

幸运的是,或者因为钱中华的谨慎,王中书一直到航班落地都没有露出破绽,毕竟UCLA好几万学生,不可能整天被FBI盯着对不。

总之,王一男平平安安的回到华国。

还有一个开关,等着他回来按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