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三章 王一男的阴谋(2 / 2)


“我的想法是,咱们暂时没必要一次到位,可以把LTE作为长期目标,第一阶段可以使用专用的微波通讯设备”,王一男补充道,

“这样咱们的同温层徘徊者在短期可以实现两个目标”,

“第一,提供一个低延时,高可靠,大容量的军用通讯网络,延时比卫星低一个数量级以上,甚至比卫星还可靠,敌方的天基武器战时可以攻击我们的通信卫星,甚至军用卫星,但是他们不可能攻击我国领空上数以百计的隐身无人机吧”,

杨总师笑了笑,对于116所的隐身技术,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他们先得想办法找到咱们的飞机才行”,

“第二,我们可以在各个大城市,现有网络的中心节点,部署专门的民用地面站,这样在现有的国家光纤骨干网之外,建设一条独立的网络新干线,完美的解决民用互联网存在的各大运营商互联互通问题,以及高峰时段的卡顿、丢包问题”。

王一男说完,杨总师陷入了沉思,听起来整个方案非常完整,可行性也非常高,不过总是感觉有些地方不太对劲,王一男肯定在什么地方藏了一手。

王一男确实藏了一手,而且是很大一手,当然,他也不是有意瞒着杨总师,毕竟这件事情的牵扯太大,没那么简单。

大伙注意到王一男说起的无人机跟地面的通讯协议吗,提到LTE,也就是4G协议的时候一笔带过,实际上,这才是王一男隐藏最深的杀手锏。

在无人机所携带的通讯设备上,第一代同温层徘徊者可以使用东方红股份公司的生产的收发器,达到王一男所说的短期目标,但是,请大家注意到,同温层徘徊者是可以随时飞下来升级设备的!

按照王一男他们实验室里面对分子机器的研究,以及超导材料的成熟,很有可能在信号的收发和处理上,取得非常大的突破,这就意味着,信号的处理能力和距离将很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提高。

也就是说,非常有可能,同温层徘徊者在升级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收发设备之后,只要大规模增加蜂窝的密度,比如说,将蜂窝半径从二百五十公里缩减到一百公里,甚至在人烟稠密的地区,可以更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所有地面设备,就可以直接通过LTE协议跟天空中的同温层徘徊者通讯,除非在遮挡过于良好的地下室或者电梯里面,普通用户直接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连接上王一男的数据网络了,当然,连上了数据网络,语音或者视频通话,那还是个事吗?

这妥妥是一个超级大运营商啊,而且现在铁塔公司,就是那啥的基站建设不是跟运营商要分离吗,王一男只要找到铁塔公司,在新建的铁塔加上他的设备,这个可比其他运营商容易多了,有电,能见天就行。

这样连室内的短板也补上了。

所以,这事王一男怎么能说呢,说出来肯定要把杨总师吓坏的,有些事情啊,只能偷偷的做,不能说出来的,等到王一男设想的第一、第二步实现了,大家已经接受这家独立的半军方背景的干线通讯厂商了,再来探讨一下电信业充分竞争的必要性也不迟嘛。

杨总师想了好久,以他的阅历和聪明程度,估计怎么着也猜到点边,不过这就算是王一男的阴谋吧,那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杨总师也犯不着跳出来当圣人不是。

“可以以云影无人机的气动外形为基础,但是肯定要重新设计,毕竟一个是高速,一个是低速,一个是活塞发动机,一个是电动螺旋桨”,杨总师说,

“这方面你是行家,你们说了算”,王一男点点头,

“太阳能电池板,还有锂电池我们有配套厂家,之前有几款无人机也在用,如果你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就用我们的”,

“暂时用你们配套厂家的没问题”,王一男说,

“不过我们的实验室正在研究新一代锂电池,应该很快就有成果,到时候可以换我们的试试看”,

“我靠,你丫还在搞锂电池”,杨总师彻底晕了,“这么个好东西你就自己吃独食,也不放到咱们的联合材料实验室来”,

“很久之前就启动的,最近也该出成果了”,王一男说,

“放心,有好东西肯定第一时间给你们用”,

“超导电动机什么时候能拿出来,转发器倒不用着急,先给我们技术参数就行,随便弄点有效载荷就能进行飞行试验”,杨总师问到,

“争取三个月吧,这个我来亲自抓,我还准备给我的SUV上弄俩螺旋桨,堵车的时候呼哧就飞过去了,想想都酷”,

“行,弄好了给我也装一个,这个要飞行驾照吗”,

“好像不用吧”,王一男说,

“就算用,你们弄个飞行驾照,不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说的也是,回头给你弄一个直升机的驾驶证”,杨总师点点头,

“哎,我还真没见过直升飞机的驾驶证呢,你有没有,给我看看”,

。。。

话题就这么被这俩人带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