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五十七章 决战潼关3埋伏(2 / 2)


“二郎,卑职以为,这强攻很不可取!就是常用的地道之法,也难以奏效!毕竟潼关城外的壕沟就有两丈深!挖掘地道通过壕沟很困难。

加上城内驻军多,虽然可能没有号称的三十万,不过二十万人怕是有的!所以挖地道,少数人攻进去意义也不大!”

“虽然如此说,不过如父皇所说,试探和强攻一次还是很有必要的!将军可有什么妙计,攻取潼关吗?”看着地图,安庆绪也皱起眉头!

是啊!如果潼关久攻不下,河北李光弼等进攻势头猛烈,河南河北义军风起,这在洛阳呆久了,粮草等问题难以筹措。

到时候腹背受敌皆有可能!

“依卑职愚见,可在攻不下潼关时,采取诱敌之计!毕竟他们人多,有可能被引诱出关我等再设伏于险要之处,一举将其主力全歼!则潼关可下。

只要攻下潼关,长安就是不设防的城市!圣上王业可成!”

“嗯!此计或可行!依你之见,在何处设伏为佳?”

“二郎请看!这灵宝县西,就是绝佳的设伏地点!此地距离潼关百余里,却刚好。因为太近,则唐军会很快轻易发现我们的伏军!太远,又没有合适的地方!

此地地势狭窄,山谷长度七十余里,宽度几里,北临黄河,南靠肴山绝壁!是绝佳的设伏地点。

卑职愚见,可派四千老弱于陕郡守卫,用以示弱!毕竟陕郡非常重要,唐皇也一直想夺回去!

同时,再派人到长安散布消息,说洛阳精兵已经被抽调回去攻击河南东部及河北之义军,并无多少主力!进攻潼关,不过是以攻代守的策略而已!

如此,唐皇和杨国忠必定会催促杨游出关趁机收复洛阳!只要唐军出关,我们就用千老弱之兵,将其引诱进伏击圈。

再派精骑三千,出肴山以南,绕其背后,待其疲惫之时,进行突袭!到时候,不论多少唐兵,不是被赶进黄河淹死,就是会自相残杀而死!数十万军队会土崩瓦解!”

崔乾祐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安庆绪作了汇报!

安庆绪听罢,大喜:“好,明日,将此计向父皇禀告以后,就出发攻击潼关!”

……

潼关,上午,帅府。

杨游与苟军,元晟若干文职幕僚,正在盘点物资情况。这打仗就是打后勤!杨游一直坚持此理!

人们在研究历史上的潼关战役时,很少有人提到,为什么李隆基与杨国忠急于要收回洛阳!

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洛阳被攻占以后,周围郡县不保,江南的粮食、钱、绢布等所有物资,都是运不进长安的!

因为当时,粮食有剩余的地方主要是河北、河南、江南三道。

再加上洛口仓、含嘉仓、武牢仓以及河南河北几个大粮仓被占领。实际上关中的太仓、永丰仓、太原仓坚持不了多久!

再加上安禄山起兵冬天,而由于秋冬天水浅,当时头一年的粮食,会暂时寄存于沿河各仓,待第二年河水涨水时,再用船运进洛阳和长安!

这又等于少了一年的粮食供应!

所以李隆基要急于收服洛阳,一来提升士气,二来可保证全国物资运输的畅通!

死守潼关固然可以保长安不失,可是粮食却会供应不上。因为粮食只有从商州一带走武关、蓝田运进关中来,或者是从剑南进来!

但是,这陆路运输会非常艰辛,成本高很多,远远没有水路船运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