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九章 郑玄

第六十九章 郑玄

李氏因为雷虎不断打击他们的商队,损失惨重,可又拦不住,每次出动许多人护送,只是如今的李氏不同于往日了,剩下的部曲哪里是雷虎这些究竟杀场的人的对手,连续几回,李氏干脆不再派人走陆地经商了。船只被张旭全毁了,想要组织像样的船队非一日之功,借沓氏一族的船在咸鱼生意失败之后还了。为了生存,这次不得不重新找沓氏家族借,每天的租金都不得了。

李氏那叫一个苦。

张旭又跑了一趟西安平,带回五枝千年人参、数百年的人参二十余枝,还有貂皮围巾等各种珍稀皮制品,山洞里泡制的人参酒达百坛。

杜康酒行销辽东、乐浪和玄菟各处,草原上卖的最好,一坛二十度的白酒炒到张旭批发价的十倍,这样还是只有少量的货物供应。

如今的张家湾,俨然已是富裕的巨型村落。

光靠咸鱼、独轮车和白酒赚钱的路子还不行,要想赚更多钱,买到更多的粮食,还得开辟新的思路。后世要不是网络的兴起,盛行一千多年的纸质图书还会一直繁盛下去。卖书最赚钱,而且还能落得好名声。

可以书写的便宜稻草纸被韩文研究出来了,有了这样的便宜纸,张旭决定印刷图书。

村里没有读书人,自然不可能有像样的书稿。卖书先得有书稿,这年头经典书籍只在少数人手里,张家湾的书残缺不全,最有发言权的是郑玄,后世流传的《诗经》版本就是郑玄做注的那个版本。张旭觉得去找郑玄是最好的办法。郑玄的名望非常高,有他的名义出书肯定会非常好卖。

郑玄,字康成,思想家、经学家、大司农,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专门学习算术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占候”、“风角”、“隐术”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有“神童”之称。师从第五元先、陈球,之后又与与卢植同拜马融为师,学习古文经学。

因党锢事件而被禁十四年,在这党锢期间郑玄专心著述,博通今文经学,遍注群经,乃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世称“郑学”。善饮酒,可饮一斛。后世所传许多经典皆为郑玄作注的版本。

既然去拜会郑玄,自然的投其所好,张旭自己的《三字经》和《算术入门》有现成的稿,张旭将它们按照后世从左到右的看书习惯重新誊抄了一遍,相信郑玄看了会心动。

标点符号是好东西,张旭给标点符号写了一个使用说明,同时将这使用说明让母亲反写在一块木板上,花了几天时间将其雕刻成阳文,刻成后试了试,效果还可以,便多印了几份。

郑玄好酒,张旭将二十度和四十度的杜康酒各装了一千百坛,前去高密肯定会有应酬,需要多装一些,用不了的话,回来前卖了。

五百年的人参、玻璃、纸等所有该准备的都装到辽东号上,张旭这才召集船员前往高密。

船过大长山岛和广鹿岛的时候特地靠近两岛边缘航行,两岛上面依旧破败、空无人烟。没有海盗了,过往的船只安全多了,再也无需贴近岸边行驶,使得航程也缩短了不少。

张旭一行到达东莱郡牟平后,沿海北上,过黄县后西行进入莱州湾,而后驶入潍水。

和长江黄河比起来,潍水很窄,不过近乎空载的辽东号行驶在上面还是没问题。只是进入潍水后,河上没有风,只能使用船橹,这对于习惯了操控风帆的少年们来说很不习惯,

潍水两岸居住了不少人,房屋大多为低矮的茅草,已经入秋了,晚上开始转凉,晚上已经开始需要盖薄薄的被褥了。

看来回去得准备冬天的装备了。

潍水上行了三天才到达高密。

到了高密码头后,张旭带了几个人下船,雇了两辆马车一同到郑玄家去。

高密人没有不知道郑玄家的,马车径直往郑玄家而去。也省了张旭问路的口舌。

到郑玄家时,郑玄正在给人讲授经文,许多人围坐在郑玄的前面听郑玄讲课。张旭卸下货物,自己站在一旁听郑玄讲解经书。

这大半年的时间,一到晚上,一没电视可以打发时间,二没有网络可以聊天,对张旭来说,长夜漫漫,无聊之极,要是有书就好了,可以打发时间。

郑玄讲的是《诗》,可惜张旭只会《诗经》前面的一些,郑玄讲的他根本就没学过,不过还是听懂了不少。如果单纯让自己看,想要理解还真的很难,先秦距离后世太过遥远,光是字义就变了许多,先秦的字更多的是本义用法,后世则更多的是引伸义。两者相聚太大,想看懂自然很难了。

课讲完了,听课的人陆续散了,张旭的到来压根没人关注,郑玄家不时有人过来求学的。“著书满家,从学数万。”大家习以为常了。

郑玄身边有几个学子在和郑玄交流,就像后世课后请教一样。

张旭几人稍远一些一直呆着,待众人都走了,这才向郑玄施礼道:“辽东张旭拜见先生!”

“辽东?”郑玄甚是诧异,跨越重重大海到高密,这本身就不容易,看张旭他们的衣着打扮,不像是士族弟子,便问道“读过那些书?”

张旭答道:“家母认识一些字,教过我一些,所学甚杂,至今未系统学过完整一本书。去夕为了让村里孩童识字,编了一本书。村里的少年也因此皆认识了一些字,可自己又没连多少书,又怕误人子弟,不敢外传。小子听闻先生大名,是以特地前来拜会,希望先生斧正!”张旭说完恭敬的递上自己手写的《三字经》。

郑玄接过薄薄数页微黄的书,心底翻起大浪,这纸像是蔡伦纸,可蔡伦纸不能写字,什么时候市面上出现了这样好的蔡侯纸,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啊。

张旭递给他的封面从左到右写着三个大字“三字经”。字甚是好看,笔法和时下的隶书完全不同,金戈铁马,刚劲有力。可书名取得也太狂妄了,胡乱编的东西也敢称“经”,真是毛头小子,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