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37章:旁观者(2 / 2)

这么又说了几句话,叮嘱方礼自己生日的事情就不要外传了,不想声张。

等方礼离开,朱塬让人请来最近又寻到的几位参与过海运的地方老人,喊了黎圭负责记录,刚谈了几盏茶功夫,左七匆匆而来,站在门口禀报道:“大人,吴将军到了,华大人遣人来问,你要不要去码头看看?”

吴将军?

朱塬反应了一下,才记起是吴祯,老朱任命的海军副都督。

华高之前说吴祯少则一旬多则可能要到三月才能抵达,今天,恰好一旬多点,看来吴祯这一路都挺顺风。

更关键的,吴祯这两万人一到,还有随同而来的船只,运粮的事情就能加快。

朱塬这些日子表面不显,但偶尔脑子里却总浮现那一张张的菜色面孔,还有写意那句简简单单却带着大残酷的‘饿死了很多人’。早一天运粮到北方,朱塬甚至觉得,自己被那些老是跪夺自己寿命的家伙抢走的日子,也能重新弥补回来。

这么想着,朱塬起身,吩咐黎圭招待好几位老人,便匆匆出门。

不说其他,哪怕老朱再宠自己,该有的礼数也不能少,肯定要亲自去迎接一下。

乘坐轿子一路来到城东码头。

早了一些,吴祯还没有上岸。

不过,与华高并肩站在甬江岸边,望向近海洋面上数百艘大小海舟浩荡而来,朱塬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帆桅如林,遮天蔽日。

华高袖着手,语气里也透着感慨:“吴氏兄弟治兵,倒是比俺老华还强着些。”

朱塬没接这话,倒是明白。

吴氏兄弟,分别是吴良和吴祯,两兄弟都是定远人,名列朱元璋最嫡系的淮西二十四将。

而且,如果没记错,两兄弟都是善终。

这可不容易。

再就是,朱塬稍稍回忆,又记起更多。

江南乱战过程中,西吴的东线屏障有两人,吴祯守江阴,耿炳文守长兴,一北一南,扼守要隘,让张士诚寸步不得西进,也让朱元璋西征陈友谅时无后顾之忧。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吴祯为江阴侯,耿炳文为长兴侯。

耿炳文还顺利活过了洪武朝,靖难之役,一度成为南军统帅,奉命讨伐燕王。只是再然后结局就有些不清不楚。

再说吴氏兄弟。

既然华高只打算干三年,老朱选择吴祯为海军副都督,用意也非常明显。

朱塬想着,倒是好奇另外一个,问华高道:“大人,吴良当下在哪路军中?”

华高听到这个问题,表情里透着些古怪,笑道:“吴良,那可是个周全人呵。当年守江阴,不爱财帛,无意美姬,每日勤于练兵,闲暇听儒讲学,还兴办学校,鼓励屯田,减免赋税,以致江阴上下一心,使张氏不敢东顾。主公赞其为当世吴起,令宋濂为诗褒之。张士诚平,吴良积功为镇国上将军,转任苏州卫指挥使,镇守苏州。”

朱塬眨着眼睛听完,感觉哪里不对。

很不对。

瞄了眼华高表情,确实不对,这一连串说唱一样,但,明显不是夸啊。

而且,最后……

朱塬顿了顿,又问:“耿炳文呢?”

华高看过来,表情里透着些对朱塬一针见血地发现了甚么的赞赏:“耿炳文,资善大夫、镇国上将军、大都督府佥事、兼太子右率府副使,当下正从大军北伐中原。”

对比这么强烈吗?

朱塬脖子有些僵硬地转向海面上那浩浩荡荡的海军舰队。

再想想吴氏兄弟两个。

吴祯,海军副都督,从二品,将来还可能更进一步。

吴良,苏州卫指挥使,正三品。

弟弟都跑到哥哥前面了。

稍稍一想华高之前那一番话,朱塬就能明白问题所在。

吴良……

确实太周全了,以至于周全到有些过头,过头到让老朱都开始忌惮:你一个带兵的武将,又是听儒讲学,又是开办学校,又是减免赋税,把一个地方经营的上下一心,你想做什么?

问题在于……

华高是旁观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华大人或许是从结果推导出了原因,因此没想到更多。

朱塬却突然觉得吧,自己,却不能算和华高一样的旁观者。

倒是……有点迷了。

这事儿吧,抽空得好好琢磨琢磨,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