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章 钱庄为引腾转挪(2 / 2)

“大唐钱庄八成收帛,和货币经济有什么关系?朕又不是不允许用帛来当钱,不存钱庄便可,买卖仍在,莫非钱庄贴出告示说一成的价钱收帛,也有人抢着往里存?”

众臣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可为什么这个道理感觉上站不住脚呢?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没错,钱庄低价收帛,可以不存呀,又没有人逼着谁存,但事情绝对不应如此简单,诶?咋回事儿?

张说一时也没反应过来,懵在那里。

这时回到朝中的李林甫站了出来,对李隆基说道:“陛下,一者,钱庄乃名大唐,百姓尽知,凡钱庄之财,多归朝廷,钱庄之告,自代朝廷而,民不知圣言,只为陛下断。

二者,交易乃四六钱帛分,钱庄之便为远存近取,然,帛之价廉,易市可有帛存焉?帛之不存,何买卖乎?遂贱,离市之币矣,只成货,或民乱。”

其他想要弹劾张小宝的人一听,恍然,对呀,钱庄的名叫大唐,别人都知道这个大唐钱庄是归朝廷管的,钱庄的告示不就是皇上的意思吗?怎么可以给分开。

还有不往钱庄存帛,那有帛的人帛会剩下来,只把钱存到这边的钱庄,再到需要的地方去取,一直都是四成帛,六成钱搭配着来的,帛剩下了,还怎么和别人交易?大家都不要帛了,价钱会更贱。

估计用不上多长的时间,帛就不能作为货币,而是变成了寻常的布来买卖,弄不好百姓就乱了。

终于是找到问题所在了,想要弹劾张小宝的人又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本来忽悠众臣的李隆基见有聪明人冒出来,也不以为意,顺着李林甫的话说道:“卿所言极是,朕也知道,故此,想收帛以充国库,五年为期,于钱庄不同处是朕给利钱,每月每缗利一分,满五年归还,众卿以为然否?”

“陛下可是要借钱于民?”张说又站出来问道。

“非也,朕是用钱予民,如今国库充盈,待五年后更多,还钱于民,藏富于民,民富则体健,体健则国强。”

李隆基是说什么也不承认他想借国债,并且要把收上来的帛卖到周边国家去换人家的好资源,取消帛这东西当货币。

张说想想觉得也是,国库如今不缺钱,用不着骗百姓的钱过来,但这其中有个问题,于是又说道:“陛下,每缗每月一分利,一年最少一成二分,或一成三分,五年乃是最少六成利,国库可有那么多钱拿?”

“以钱生钱,又不是总放在国库当中,可向周边国家买来货物,只要赚的比五年后给的多就行。”

李隆基解释了这个问题,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货币是会逐渐贬值的,生产力越是展,奢侈品的价格就越高,到时货币的价钱也就会跟着浮动,大的趋势便是贬值。

随着货物的增加百姓收入同样也会提高,可以把贬值掉的货币价值给平衡,但这个国债却是真的占便宜了。

尤其是那个新缘岛,岛子不小,从张小宝和去过的商人口中得知,那边有很多好东西,但当地的人生活用品方面却非常的差,尤其是衣服和睡觉的床什么的,当地部落的头头,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派一百个人给白干一个月的活,在大唐哪有这好事儿?

听着李隆基的话,方才弹劾张小宝的人说不出话了,张说有点不甘心,要继续争取一下让皇上处罚张小宝的时候,李隆基又开口了。

“纸币印制不能放在积利州,需移至京城,众卿以为何人来管为好?”

印钱?

脑海中突然冒出来两个字的可不仅仅是弹劾张小宝的人,所有的人全都集中了精神。

谁都想要占上一份,结果张小宝就被人选择性地遗忘了,连张说都没有心思继续放在张小宝的身上。

一番争夺,最后快要下朝的时候终于达成了一个平衡,中书令主导,户部来做,兵部派人守卫,刑部制订惩罚,礼部琢磨以后改进时合乎礼节的图案,工部提供设备,吏部给安排官职。

等着众人下朝回自己的部门的时候,现谁也没占到什么便宜,相互管着,想要从中印点私钱根本不可能。

很快,朝廷的告示也用八百里急报送到了各地官府,让人贴出来。

规定一个时间,四个月,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朝廷会收帛,四个月一个过就不收了,催着人用最快的度把手中的帛清理掉。

武雨又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