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二百七十八章 为太子请命(2 / 2)

“玉再好,却不能衣不可食,哪能比得上你以一人之力,叫我大明百姓丰衣足食之功?贤弟这样的人中美玉,才是不可或缺的国宝!”

听到刘伯温这么说,陆宁突然愣住了,国宝,难道我累出了熊猫眼?唉,忘了照镜子了。

忽然想到,大明恐怕还不知道熊猫是什么东西,更没有国宝这个概念,这也许是他的无心之论。

于是,他叫来在旁边端茶倒水的丫鬟暖玉,叫她把美玉送到内宅徐夫人那里。

看到刘伯温似乎还是有别的话要说,陆宁心领神会,于是屏退了左右。

“刘大人不是以御史中丞的身份,而是以东宫赞善大夫的身份来访,肯定有所见教,晚辈洗耳恭听。”

刘伯温低声说,说道。

“老朽此来,其实是为太子请命来了。”

陆宁非常诧异,说道。

“晚辈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吧,也不止一次见过太子,他很好呀。”

刘伯温低声说。

“其实东宫也是危机四伏,首先就是太子正妃和嫡子朱雄英体弱多病,太子嫔吕月专宠,其所生之子允炆更得太子喜爱,有废长之心。”

陆宁却不想掺和这事,这玩意沾上基本上就是个死。

“这都是太子家事,我们外臣过多的参与恐怕不好吧。”

刘伯温小声对陆宁说道。

“我通望气之术,曾经给太子的允炆皇孙看过面相:此人鹰飏隼顾,必主寡恩,急功近利,志大才疏,不是久保之君。”

这话的意思是说,吕氏所生的儿子允炆。瞅人的时候像给予猎物的鹰隼,以后一个是为了目标六亲不认的狠人。

还急功近利,志大才疏,即使做了皇帝也不长久。

听到刘伯温的几句评判,陆宁愣住了。

心说这个刘伯温,如果在正史上能活到洪武晚年,大明江山也不会那么风雨飘摇,看人这叫一个准。

朱元璋就是一时脑袋发热,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志大才疏的皇孙,才造成了靖难之变的惨剧。

由于自己的穿越,改变了大明原本的历史走向,许多事儿都和前一世的正史不一样了。

正因为如此,胡惟庸才早一天败露,客观上也保存了刘伯温一命,这才有了他对朱允炆的预判。

为了大明未来几十年的太平,希望这一切都来得及。

于是,他便低声问道。

“那刘先生觉得长子朱雄英怎么样?”

刘伯温低声说了一句。

“皇长孙仁孝知礼,有宽厚的家风,是真正的社稷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