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一章:有美人兮(1 / 2)

第一百一十一章:有美人兮

“文优荐何人为将?我麾下,还有此等勇将乎?”董卓急忙问到。

不怪董卓这么惊奇,他手下,原本的善战之将,无外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有死去的华雄这五个将领。

后来又引入了并州系的吕布等将。

董卓自己是懂武艺的,且也习得内功,一身实力虽有所退化,但也能保持在二流的及格线上。

对于自己手下将领的战斗力,他再清楚不过了。

吕布一人可称独一档。

李傕郭汜加上已死的华雄,为第二档。

张济樊稠,则为第三档。

剩余将领,诸如董越、牛辅、段煨等,虽地位不低,但于武道一途上而言,只能算是稀疏平常。

在董卓心目中,能让吕布都为其称赞之人,其武艺定然不俗,而当初吕布新投之时,手下诸将不服,并李傕郭汜华雄三将与之交战,尚有余力,加入张济樊稠之后,才险胜吕布。

但就是这样,在吕布眼中,李傕郭汜之流,还当不得他的赞扬!

为此,董卓此时有心杀贼,而无可用之将。

“相国大人明鉴,秦贼武艺不俗,除温候外,无人能与之相敌!”

如果说这话的不是李儒,董卓现在都要拔剑砍过去了。

忍住怒火,董卓冷声道:“既如此,那文优先前所言何意?”

李儒一笑,对董卓的性格再清楚不过了。

“相国要知道,秦贼此行,只携带数百步兵,难成战力,我等为何要与之斗将?遣一统兵大将,率精兵埋伏于其必经之路上,则可让其插翅难逃!”

董卓眼睛一亮,自己的确是走入了误区,光想着在武力上压过秦耀了,现在是敌在明,己在暗,完全不用跟他正面斗将啊!

“文优休得再卖关子,速速道来!”

“遵命!”李儒拱了拱手:“我荐之人,乃是当初阻敌于荥阳,险先杀了叛臣贼子曹操的大将,徐荣,徐兴平!”

(徐荣死的早,没留下字,又是我自创的,他的战绩,在《三国志》中,要比《三国演义》的酱油货强不少,后人质疑曹操统兵能力,也是因为他曾败于徐荣之手,不过,在历史上,讨董之时大放异彩的孙坚也曾败于徐荣之手,可见其能力不俗!)

“徐荣……”董卓默念了一声。

这员将领本不在他的关注范围,不过曹操这个自己曾经信任有加的叛臣贼子倒是清楚不过了。

亏得自己那么重视他,竟想杀害自己,戳穿之后,还回去传矫诏于天下,引来诸侯会盟!

曹操的能力,董卓还是认可的,不然也不至于三番五次逃脱自己的掌心。

而这名不见经传的徐荣,能打败曹操,确实有一定的能力!

“可!”思索一番后,董卓同意了李儒的推荐。

李儒点了点头,再度说到:“还请相国大人同意,让徐荣率领三千您麾下最精锐的飞熊军,方可杀贼!”

董卓眼皮抽了抽,飞熊军,可是他从凉州一手拉扯起来的精锐骑兵,自己哪怕是再贪图享乐,都不曾亏待这支军队分毫。

当初,他就是靠着三千飞熊军,一举入京,奠定了如今的局势。

而这支嫡系部队,他自然是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大将李傕郭汜掌管,无两人虎符加自己令箭,难以调动这支精锐部队。

相比当初入京之初,如今的董卓靠着搜刮而来的财富,在李儒的建议下,也从西凉军队中再度抽调出了七千人马,将整支飞熊军扩编到了一万之数。

寻常不可动用的精锐部队,如今李儒却要带三千走,只是为了杀一个人?

李儒看穿董卓犹豫的表情,连忙添油加醋说到:“董公,可忘了温候之勇乎?”

一语惊醒梦中人!

吕布之勇,董卓早就见识过,李儒此言,意在告诉他,想要困住像吕布一样的狠人,你觉得不派出飞熊军能做到吗?

“传我令箭,让徐荣率飞熊军五千,其余步兵三千,即日出发,务必要将秦贼头颅取来!”

“相国圣明!”李儒跪倒在地。

一众大臣见状,连忙跟随跪在地上。

道道相国圣明的声音,从建章殿传至长安各处。

……

“先生,我要走了。”

独自在家盯着一封书信认真阅读的贾诩动作一顿。

“连世昌都待不下去了,看来大汉气数已尽啊!”

声音不知从何出传来,却不见其人身影。

“时运不济,我空有报汉之心,却无报国之门,与其枯坐一地,倒不如仗剑天涯!”

贾诩将手中信件放下,缓缓道:“此行何往?”

“先生不知?”

贾诩面色平静:“余闻自北地有求贤榜传遍天下世家,言其不拘一格降人才,世昌可欲往之?”

“哈哈哈!”暗处身影大笑:“我笑天下无识才之人,倘若有人得先生辅助,大事可期也!”

贾诩笑而不语。

“先生,珍重!”

贾诩重新拿起书信,似乎那人从未来过一般。

良久,才抬头望天,建章殿的阿谀之声似弥漫天地。

贾诩任由手中信笺于炭火中焚烧,手指轻点案几,缓缓道:“智多而不知敛其芒,杀身之劫,渡之,则龙游大海……”

……

卫家府邸。

秦耀在琴声落幕后,便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翻墙头!

以他如今的内功修为加一身武艺,区区墙头,翻之如履平地。

确定好方位,只几个起落,便落在一清雅幽静的小院之中。

秦耀不再寻找,因为他寻觅之人,已入眼帘。

此时,蔡琰美目微阖,十指抚弦,似难从刚刚的悲泣之情中脱离。

一滴清泪滑落,蔡琰幽幽地睁开了眼睛。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