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九章:贾诩三策(2 / 2)

“相国!”李儒被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

“嗯?你可有疑议?”董卓气势逼人道。

李儒硬着头皮,直言道:“此番用人之际,徐荣将军虽战不利,但非他之过也,如今也以身殉国,相国如此行事,岂非寒了众将领的心啊!”

言外之意,明明是李冲那个傻叉犯的大错,你看在李傕的面子上,只杀了他一家人我倒是不说什么了,徐荣明明是没有错的,你却要夷他三族,让别人知道了,怎么说?

“嗯?李文优,此次徐荣乃你举荐,我不追责于你,已是宽宏大量,我意已决,谁敢违背!”

低头的李儒眼中神色一片黯淡。

董仲颖啊董仲颖,你这是在自掘坟墓,取祸之道啊!

正当董卓准备让人去传令时,门外传来禀报声。

“武威贾诩,求见相国大人!”

贾诩?

他来干什么?

“不见!”董卓大手一挥,拒绝了贾诩的求见。

李儒爬了两步,跪在董卓面前:“相国大人,如今事已发生,当为思索抑刘之法,贾文和学究天人,我远不如也,相国为何不招之一见,或有良策!”

董卓低头看了一眼李儒:“若他无良策,我当治罪于你!”

李儒跪在地上不语。

但董卓还是听了他的话,让贾诩进来了。

贾诩进来之后,目不斜视,面对一旁李儒的眼神示意,也视若罔闻。

“贾文和,你不好好在家读你的圣贤书,来咱家这里作甚?”

董卓发了一阵子火,肥硕的身躯已经是尽显疲态,躺在塌上任由美姬服侍。

“在下闻听相国战不利,而使刘备肱骨秦耀龙归大海,特来相询!”

“贾文和,安敢辱我!”董卓瞬间起身,拔出贴身佩剑,架在了贾诩的脖子上。

一旁的李儒被吓了一跳,正欲开口劝阻,却见贾诩满脸淡笑,根本没把架在脖子上的宝剑当一回事。

“你笑什么?”董卓喘着粗气道。

“我笑李儒短智,相国趋轻避重而!”

眼看董卓的神色更加阴沉,被贾诩嘲笑的李儒连忙站出来,扯住了贾诩的衣角。

“文和,你若有良策,当速速献上,何必惹相国不快呢?”

贾诩伸出手,轻轻地挪开了宝剑。

“在下却有上中下三策,不知相国愿听哪一策?”

董卓听得满脸惊讶,忙问道:“下策为何?”

“下策为,凡刘备之所请,相国一应允之,结好其人,予其财富、粮草、军械,资其成长,则或可为相国臂膀,不成,亦可孤立其势,让其与天下背德!”

“不可!”

董卓正皱眉思索呢,李儒直接开口否决道。

“相国可还记得,上次我等使离间之计,其余诸侯皆中计而,唯独刘备此人,接受了并无油水的太原尹一职,其手下秦耀却辞官不受,反痛斥相国之举,扬言汉贼不两立!”

“咱家记得,这刘备,还有那秦耀,可真是不知好歹啊!”

“因此,文和此计,用于其他诸侯或可奏效,若用之刘备身上,恐为养虎为患也!”

董卓点头,看向贾诩道:“此下策不行,中策为何?”

贾诩微微一笑,似乎没有一点意外。

继续道:“中策即为,以相国手握之权柄,斥刘备为不忠之臣,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手书于袁绍、张杨、黑山军、白波军乃至南匈奴等势力,赠予高官厚禄,令这些势力孤立刘备,共伐其无道,则其陷于兵锋包围之下,四面楚歌之势,死期将近也!”

“此为,中庸之道而,相国可不费一兵一卒,则将隐患灭于襁褓之中!”

董卓听得眼睛放光:“文优,我闻此计,可行也!”

李儒看了一眼贾诩,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

回身朝着董卓拱手道:“相国明鉴,此计,确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剿灭刘备,但相国需知,如今袁绍已位极人臣,本就狼子野心,相国莫不是要以天下兵马之大将军一职事之?”

“除此之外,张杨本就痛恨相国之举,相国加以厚待,如他不受,弄巧成拙之下,万一让其与刘备互为同盟,则更不利也!”

“再有,白波军、黑山军本就为乱党,相国以何等恩宠事之,若恩赏过重,则让其余人心怀不满,皆效仿其道,若恩赏过轻,以此次事迹看来,白波、黑山与刘备交好,很有可能吞没好处,反与刘备苟合,实不妙也!”

看着董卓的脸色再度阴沉下来,李儒也是头皮一麻。

“南匈奴本为大汉臣属,如今与白波军勾连一块,此前兵发河东,令我等不得不迁都,此之罪孽,不下于刘备,况相国本就厌恶这些犯上作乱的外族,如何可拉拢其为助力!”

深吸一口气,李儒给出总结:“此计若成,虽能灭杀刘备,但也替相国扶持起了诸多强悍对手,此为树敌取祸之道而!”

董卓砰的一声掀翻了一个案几。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之奈何?”

“相国勿忧,在下还有一策,为上策,相国可愿一听?”

现在的董卓,倒是对贾诩的才能有了一定的认知,见其开口,急忙问到:“速速道来!”

贾诩眼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李儒,李儒不由为之打了个寒颤。

贾文和,你又在思索哪种毒计?

贾诩一拱手,朗声道:“请相国命宗室拟旨,加封刘备为晋阳王!”

加封,晋阳王!

声若洪钟,振聋发聩,董卓李儒皆是目光呆滞,愣在了原地。

(第一更,欠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