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两百一十五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 2)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两诗,立意相同,言简意赅,要说前两首诗,还是秦耀在缅怀战死沙场的战士,那这两首诗,便是赠送给晋阳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郎们!

男儿,当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哭哭啼啼的,岂是好男儿本色?

果然,在这两首诗写完之后,原本涕泗横流,哀悼亡者的那群少年郎们,他们和郝昭的年龄相仿,一个个从地上站起来,挺直了胸膛。

他们知道,他们的父辈,在天之灵,不愿意看到懦弱、沮丧的他们!

他们的父辈,亲人,死的有价值,用不着他们这些后人在这里哭哭啼啼的!

若真记挂他们,不该哭泣,而是该出三关,平胡奴,以血,祭英灵!

郭嘉默默地闭上了双眼,嘴中喃喃颂唱道:

披铁甲兮,挎长刀!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

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郭嘉喃喃地颂唱着,一旁的刘备等人渐渐地也跟随他的节奏开始吟唱,乃至身后诸多文武,不断的往后渲染。

直至全城百姓开始吟唱这首大汉军歌《马踏燕然》!

逐渐的,形成了冲天之势,数十万人怒吼。

马踏燕然,追亡逐北!

(PS:《马踏燕然》实则为现代某吧博主臆造,在此为免误导小朋友,权当应景一看即可!)

四首诗,将整个功勋碑背面刻画的满满当当,每一个字,都像是刀刻斧凿,笔锋遒劲!

郭嘉已经嘶吼的脖子都哑了,身后,依旧是铺天盖地的呐喊声,此时的晋阳,宛若一根拧紧的绳,面对世间任何仇敌,都无惧怕之意!

“主公,晋阳民心已达巅峰!”

刘备点了点头,目光热切!

晋阳一战,非但没有打垮晋阳的士气,反倒是让整个晋阳的民心大盛,于他们今后而言,大有裨益!

可以看到,一个个年轻人,已经是脸红脖子粗地想要投军从戎!

这,就是晋阳的未来!

喧嚣过后,一架车辇缓缓驶来。

有人认出:“这不是那日率领我们将敌人挡在城外的仙子吗?”

蔡琰居于车辇之上,和远处收剑屹立的秦耀遥遥相望。

身前,是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

蔡琰轻抚琴弦,袅袅琴音传于四野。

配合蔡琰动人的清脆嗓音,让每个连日来绷紧脑中那根弦的晋阳百姓都不由地沉醉其中。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

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好一首赤伶,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

秦耀教授给蔡琰的这首歌,于此时,唱出了不只是晋阳百姓,而是大汉千千万万子民的心声。

其动人的歌喉,极具感染力的唱腔,让人闻之落泪,视之动容!

歌声似在述说最低贱的戏子,然而,又何尝不是在代表这万万千千的普罗大众呢?

小人物,亦有家国情怀!

小人物,位卑不敢忘忧国!

不是只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才关心天下大事。

我等,纵使死后无人闻,亦将丹心报家国!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秦耀站出来,将这次的事件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