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6章 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2 / 2)

崇祯不仅高兴进项了十万两银子,更高兴的是以后也许能不必再向郧阳拔付粮饷了,五万郧阳兵马,一年起码两百万的粮饷。

而刘钧在信中也很清楚的表明了郧阳镇这些钱粮的来源,与湖广商人们一起筹资建立的应城盐场,吸引了不少商人们的资金,只要皇帝能够下旨允许郧镇开办应城盐场,并能给予一定量的盐引,那么应城盐场以后每年都能取得不少的资金,甚至在关键时候,还能以盐场向商人们借款。

此外刘钧也把他通过发行奖券进行筹饷的新举措也说明了,刘钧告诉皇帝,通过这种抽奖劝捐,能大大提高百姓们的助饷捐款积极性,打破以往难以筹款的困局。而通过自办军械作坊,也既能节省大笔的军械采购费,同时也能使得军械质量更有保障。

总之,刘钧向皇帝保证,只要皇帝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后郧阳镇五万兵马的军饷郧阳可以自筹,不花朝廷一分一厘,就能养朝廷五万精锐。

这提议,让崇祯怦然心动。

他要给予的只是几道旨意而已,不花费国库一分银子,就能让刘钧筹措到养兵军费。虽然这样的做法,史无前例,而且一开先例,很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可崇祯现在面对朝廷财政的困局,确实焦头烂额了,郧镇一年能省下二百万两银子,甚至还可能有几十万两的进项,这一进一出的相差,确实让崇祯心动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刘钧在信中还向崇祯做了一项承诺,待平定淮西的流匪后,他请命统领郧镇新军北上辽东抗虏。

仅这一句,就让崇祯心里对郧镇未来不可控的担忧尽去了。

崇祯想着,等年底平灭了江北的流匪,然后就调梅之焕、刘钧等将帅北上,再出关外,平虏复辽,收复失地。

而且刘钧最后还向皇帝请求。让皇帝派出最信任的宦官前往郧阳总监郧镇兵马,并分别监督盐场、军械坊。

刘钧知道就算他自己不提这个,皇帝也肯定会派出官宦来监督的,与其被动的让皇帝派人来,不如他主动的请求,如此一来虽然最后结果没有改变,可在皇帝的心中却是完全不同了。

果然,崇祯对于刘钧的这个请求,真的是相当高兴。这个刘钧,行事磊落啊。居然还主动请求派总监监督兵马。还请派太监去监督盐场、军械坊,看来他是心中坦荡,根本不怕有人监管。

“这个刘继业,总能为朕分忧,既有能力又有忠心,天下臣子若都如刘继业这般,朕何愁流匪不平、建虏不灭,大明不中兴?”崇祯激动的大声道,听的傅山连忙把头低下。这话若是传出去,那刘钧还不得成天下官员公敌?

崇祯是那种比较容易冲动的皇帝,一旦感动起来,那真是恨不得掏心掏肺。而一旦感觉被骗后,又恨不得把对方打入十八层地狱。现在他就觉得刘钧这样的臣子,真的是太忠心了。他想要重赏刘钧,可是没钱。总不能拿刘钧送来的银子又打赏回去吧。

“王承恩,去把朕的那套金甲戎衣,还有蕃国进贡的孔雀裘。还有周皇后给朕亲自缝的那件披风,袁妃织的那条腰带,田妃纳的那双靴子,都拿来,朕要把它们赐给镇南侯。”

“陛下,这可是皇后她们亲自为陛下做的啊。”

“朕知道,这些东西包含着皇后与两位爱妃的一片心意,十分珍贵。正因珍贵,朕才要将之赐给镇南侯,以示朕的心意。”

傅山在一边也感觉相当的惊叹,崇祯又给傅山赐下御马两匹,并留傅山在宫中用膳。

这顿御膳吃的并不算轻松,陪着皇帝吃饭,小心谨慎,严守礼仪,不敢有半点造次,而且饭菜也并不怎么样。虽然这一顿,膳金是十多两。

在宫中,就算是皇帝的御膳,也一样是要算钱的。崇祯每天的御膳膳金是三十六两,皇宫里每天要供应一万五千人以上的膳食。大明有宦官数万人,不过有许多宦官在南京、皇陵等其它地方,在宫中的宦官有不下万人,而宫女也达到数千的规模。

崇祯的皇帝膳每天三十六两,一月一千四十六两,皇后膳则每天十一两五钱,每月三百三十五两,贵妃一月一百六十两,皇太子膳则一月一百五十四两九钱。定王、永王两位皇子,每月一百二十两膳金。

紫禁宫一天伙食费三百两,一个月九千两。

虽然花费很高,可吃的并不好,很多菜价格订的很高,食材采购比外面贵上许多倍,皇帝一家子跟他们的奴才其实吃的都是高价饭菜,负责采买和做菜的太监从中贪污了不少。

小心翼翼的陪着皇帝吃完饭,又陪着回头了些关于郧阳兵训练情况,以及地方民情等,傅山才告退出宫。

第二天早朝,皇帝下旨,郧阳总兵官刘钧加兵部右侍郎衔,再加右佥都御吏衔,全权负责统领编练郧阳五万新军。

这个旨意一出,可谓震惊无数人。刘钧只是个武将,二十岁因功升做一镇总兵,就已经让人震惊了。可毕竟还只是个武将,而现在皇帝居然给刘钧加授兵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这两个虽是加衔,但可都是督抚加衔。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有巡抚或总督才能得到这样的加衔,总兵,那是不可能加这两个衔的。

现在皇帝居然给一个总兵加了督抚才有的加衔,简直就是乱了套了。

可震惊之余,却没几个人出来反对,最后只有几人出来反对了一下,可没人响应,最终还是通过了。

满朝的官员都为这个任命而暗自惊叹,刘钧这匹黑马,突然窜起,已经在朝廷弄出了太多例外,二十岁就授当上总兵还挂印,二十岁就以功封侯,如今又还以总兵而加了兵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两个督抚才有的加衔。

皇帝对这位镇南侯的宠信,已经超过了当年对袁崇焕和先前的杨嗣昌了,本朝前所未有,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

当天,皇帝还有几项任命发出,不过没有经过朝会。皇帝派太监王坤为郧阳总监太监,监功纪过,派太监卢维宁为总督太监,督粮监饷。又派出太监边永清、许进忠、谢文举三人为分守太监,负责监督麻城军械坊、应城盐场,助饷奖券等事务。

朱大典的师爷听到刘钧加衔的消息后,连忙收拾行李准备离京。

“想去哪啊?”

房门突然被推开,数名穿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闯了进来。

绍兴师爷脸一下子绿了,颤抖着道,“回乡。”

“先跟我们走一趟吧。”

“为何?”

“有人举报你散布谣言,攻击大臣!”锦衣卫冷笑几声,然后布袋套头,把师爷带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