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2 / 2)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若是太子在南京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不论是不是弘光朝君臣下的手,黑锅必然会扣到他们的头上。到时候举国沸腾舆论汹汹,弘光朝君臣就算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但长平公主还是很担心。

太子去南京,本是就为了夺嫡之事。为了皇位,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反目,纵观史书这样的失去早已屡见不鲜,仅仅凭借舆论的力量,就让弘光朝君臣不敢对太子下手,是不是有些太不靠谱了?万一弘光朝君臣真的撕破了脸面,太子岂不是送羊入虎口了么?

“他们不敢!”金雀儿朝着窗外看了看,似乎她的目光可以穿越山水阻隔直接看到南京的局面:“福藩登基称帝,凭的是什么?正统的身份还是大义的名分?这些他全都没有,仅仅只是凭借四镇军马的强行拥立罢了。”

“现如今四镇军马走的走降的降,仅剩下一个黄得功还部署在了芜湖一带,福藩和马士英等人还有什么实力?他们若是真的敢对太子不利,大旗军就一定会返身杀回去,他们如何抵挡?凭借留守司的那点人马吗?只怕命令出不了皇宫就会被推翻了吧!”

弘光能够登基,完全就是凭借江北四镇的强行拥立,如今所谓的江北四镇早已烟消云散,弘光朝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现如今只不过是凭借一个皇帝的名义暂时维持。真要是对太子下了手,大旗军就会不会直接撤出扬州战场杀向南京?用留守司的那点压箱底的人马去对抗大旗军吗?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多铎的大军近在咫尺,朝廷却因为谋杀了太子而自相残杀,这样的命令一下达,第一个要反的必然就是留守司的人马了。

反对执行“乱命”,直接就可以推翻已风雨飘摇毫无保障能力的弘光朝,到时候迎请太子登基,不仅可以落一个“奉还正统”的好名声,还能捞一份天大的“拥立之功”。

其中的种种桩桩,金雀儿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当然,李吴山比她更具眼光,早就看透了这一步棋,要不然他也不会极力怂恿太子等一行人去往南京。

虽然金雀儿说的如此透彻,长平公主还是有点不放心:局面要真是这么好的话,为什么太子还会被软禁起来呢?

“那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时机合适才能成熟?”

“只要我家老爷顺利打完扬州之战,大旗军挥师之时,便是太子殿下执掌江南之日!”

“真的?”

金雀儿笑道:“就算殿下信不过我,难道还信不过我家老爷么?”

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布置与筹谋全都是出自李吴山的手笔,到了眼下这个地步,无论是不是信得过李吴山,也只能硬着头皮相信他了。

仔细想想,金雀儿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只要大旗军能在打胜了扬州一战,大军马上就可以回师江南,到时候里应外合太子未必没有机会……

这样的安排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但长平公主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头。

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李吴山一手安排的,到时候大旗军占领了南京,万一再上演一出大明版的“陈桥驿兵变”,他李吴山玩弄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岂不是就……

就算是李吴山对大明朝忠诚都没边儿了,帮助太子顺利复国,长平公主还是很清楚的感觉到这一切都显得很虚,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对,是功劳。

太子最缺少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当初太祖洪武皇帝驱逐鞑虏之后,并没有把江山再次交还到赵宋后人的手中,全天下却说不出什么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宋后人对于驱逐鞑虏恢复河山毫无尺寸之功,凭什么唾手而得天下?

如今这大明朝的局势,和当初相差仿佛,同样是旧朝灭亡外族入侵,同样是驱逐鞑虏的老旧戏码。身为前朝嫡血的太子始终在李吴山的卵翼之下,对于复国没有任何功劳。如此一来,李吴山的局面就和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一模一样,就算是篡了皇位也没有人会说什么,毕竟这江山是他血战而来的。

但是,现在的太子已经被软禁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已经意识到局面之险峻的长平公主很快就下定了决心:到南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