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五章 军校学生(2 / 2)


不想让小儿子继续当兵,而是想把三娃子留在身边过安稳日子,这个想法本身就无可厚非。

就算是抽取壮丁,最多也就是二丁抽一,说破了天去也就是三丁抽二,终究要给家里留一个半个的男丁。张寡妇家里看俩儿子,总不能全都抽光了去当兵打仗吧?

“三娃子已经报了名,你再去找大帅勾销了他的名字,会不会对你家大娃造成不好的影响?”

现如今的张大娃是鼎鼎大名的抗清英雄,却舍不得让嫡亲弟弟上战场,还要把弟弟的名字从册子上勾销,这确实不怎么合适。

“再者说了,上军校又不是去打仗,”刘学究说道:“军校军校,其实就是学校,现如今这军校里边已经有三四百学生了,却根本没有行军打仗有关的事情,全都是些十几岁的半大娃娃,都在军校里边读书认字呢!”

在张寡妇的心目当中,吴山军校就和当初的大旗军民团是一样的性质,只要报了名就算是参军入伍了,肯定是训练些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之类的事儿。想不到竟然会教那些个十几岁的学生读书认字。

这是怎么回事?

刘学究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嗓音故作神秘的说道:“他张婶儿,你不是外人,我就和你实说了吧。咱大帅弄的这个吴山军校可不一般……”

“怎么个不一般法儿?”

“自古以来,当兵吃粮行军打仗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吴山军校却教授那些个半大的孩子们读书认字,这分明就是奔着功名富贵去的……”

“现在的朝廷是什么样局面,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大明朝的这半壁江山全都指望咱们大旗军才能在江南站稳脚跟,大旗军又是万岁爷的亲军,一路相随到了江南……”

“眼瞅着这江南已平定下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誓师北伐。到时候光复故土再现大明辉煌,咱家李老爷带着大家伙拼死拼活的打仗,能让外人把所有的好处都得了去?到时候啊,这天地的官职,尤其是那些个油水足的肥缺和紧要位置上,肯定要换上咱们自己的人……”

“你想想,那得需要多少当官的呀?不用咱们大旗军的人大帅能放心吗?”

“依我看呀,这吴山军校,就是在培养将来的官员,到时候不敢说全天下的官员都是咱们的人,至少也得有一半吧?”

这话说的……真的太有道理了,至少张寡妇和刘学究是这么认为的。

大旗军血战连场,平定天下之后,怎么也得给自己人安排好出路吧?要不然拼死拼上的死了那么多人岂不是百忙一场了?

打仗卖命的事儿有大旗军上,好处留给别人,李吴山李老爷不会那么傻!

到时候一定会在紧要的职位上按照绝对信得过的嫡系人手。

作为大旗庄的土著,那绝对就是大旗军的中流砥柱是李大帅李老爷最信赖的那一批人了。

原来这吴山军校是培养官员苗子啊!

张寡妇的心眼儿已经活动起来:“他刘大伯,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是听咱们李老爷说的么?”

“李大帅是何等杨人?在他那个位置上怎么可能直接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过我看就是这么个意思!”刘学究说道:“我已经帮我的大儿子报名了!”

刘学究已经让自己的儿子报名上军校了,这事就肯定是十拿九稳,要不是看到巨大的好处,以刘学究的精明,怎么会舍得给亲生儿子报名呢?

张寡妇立刻就改变了主意,喜滋滋的说道:“要是这样的话……我家三娃子报名去军校……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哩!那就这样吧,让三娃去军校读书,我已经决定了!”

“你家大娃儿是名动天下的英雄,再历练几年,必然会成为李大帅的左膀右臂。到时候大娃儿是统领军马的大将,三娃是治理地方的官员,你家的光景……啧啧,生生的羡慕死多少人哩!”

不论张寡妇和刘学究这样的底层小人物对于军校持什么样的态度,至少有一个事实让他们说对了。

那就是,吴山军校目前所招募的四百来个学生当中,多是大旗军的子弟,而且并没有象大旗军民团那样进行军事训练,而是把侧重点用于读书认字。

虽然军校一直都是施行军事化管理,但却不传授阵前厮杀冲锋陷阵的那一套老旧做法,除了每日例行的基本体能训练之外,就是读书和认字。

由李吴山亲自出任校长一职,并且聘请了几十个寒酸落魄的书生,给这些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其实就是最粗浅的启蒙教学而已,目前的任务只有一个:认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