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2 / 2)

听到这句话,对京城的消息毫不关心的老兵们顿时就警醒起来,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多尔衮死了?真的么?”

老独眼儿哨总说道:“千真万确。”

“怎么死的?”

“据说是外出狩猎的时候从马上跌落,一下子就给跌死了……”

“狗屁!”老兵们完全不相信这个说法,而是言之凿凿的说道:“我敢拿这个月的饷钱和你打赌,多尔衮一定不是好死,定然是被太后给杀了。”

“嗯,肯定是这样!跌死了?糊弄鬼呢吧?连鬼都不信。一定是给太后给……”那个老兵横掌在刀,在自己的脖子里虚虚一划,做出个杀人的姿势。

其他的老兵纷纷点头,附和了这个说法,并且引申开来:“太后和摄政王的事儿……乱着呢。多尔衮想掌权,太后为了儿子的皇位,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平日里,还能相安无事,好的都能钻一个被窝了,一旦撕破了脸皮,就要了姘头的命,可真是”

“多尔衮钻太后的被窝?你看见了?”

“虽然我没有看见,男女之间还能有什么好事不成?”

宫闱里头的花边新闻从来就是底层小人物最津津乐道的事情,而且多尔衮和太后之间的“绯闻”早已有了些捕风捉影的传言。自打《永福秘事》这本书横空出世之后,顿时轰传天下,弄的沸沸扬扬妇孺皆知。

这些个大头兵们,一个个的脸上全都带着暧昧的坏笑,说的兴高采烈吐沫星子四下飞溅,按照自己的设想说着摄政王和太后勾搭成奸的种种细节,不怀好意的猜测着顺治小皇帝到底是谁的种儿……

连千里之外的底层士兵都不相信多尔衮是跌死的,阿济格、豪格等清廷会作何感想这还用说吗?

“阿济格已经过了黄河,正不顾一切的往京城赶。豪格到了山西,也在望京城方向跑,这大清眼瞅着就要乱起来了……”

多尔衮死的不明不白,阿济格当然会借机闹事,毫不理会朝廷的旨意,打着“为摄政王服丧”的幌子,分明就是想回去接替摄政王的位子,成为第二个多尔衮。

从来就和多尔衮不对付的豪格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给自己找了个“进京辅政”的借口,也要带着兵回去。

两大主力全到往回跑,这淮扬之地的局面也就可想而知了。

南边的史德威已经打红了眼,一定要手刃洪承畴,扬州军和佟图赖的汉军这一对老对头已激战四日,打的惊天动地难分难解。

西线战场上的大旗军锐不可当,两日下徐州,一战就击杀了近两千泗州守军,打的四周清军魂飞胆落,不得不把镶红旗的两千多辫子兵调上来稳一稳局面。

刚刚增援上来不久的新附军夹在当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盘算,竟然秘密派遣使者和大旗军“和谈”。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所谓的“和谈”,当然就是投降。

这种事情,泗州守军早已轻车熟路,当初多铎汹汹而来的时候他们就不战而降了,这一次只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反正已经投降过一回,再投降回去也算不了什么。

之所以迟迟没有谈出一个准备的结果,就是因为双方的价码还没有谈拢。

但是,对于底层的士兵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

“老独眼儿,到底有没有投降这回事儿?你就痛痛快快的给兄弟们一个准信不行吗?”

“投降?投什么降?胡说八道!”老独眼非常严肃的否认了这个事情,紧接着又对自己手下这些心腹小声说道:“是战是和又岂是咱们爷们儿这样的小角色能够知道的?只是兄弟们一定要多留几个心眼儿,到时候别犯傻,耽误了自家吃饭的家伙那就是蠢蛋儿了……”

这句话一说出口,那些个奸猾似鬼的老兵痞子顿时心领神会:向大旗军投降这事千真万确,至少老独眼儿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要不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再有两天就要轮岗了吧?”老独眼儿哨总说道:“别总是想那些有的没的,更不许胡说八道,好好的守完你们的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胡乱走动,明白了没有?”

这样的话语,或许新兵桑德子还不能完全领会,但那些老兵油子们却心中雪亮。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投降的事儿就在这两天之内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这一波人绝对不接受任何调动,只服从老独眼儿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