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末世景象(2 / 2)


“苏爷好耳朵,我确实想买处合适的宅院。苏爷也知道,现在的局势不怎么好,各处的宅院都落价了,就动了心,想趁便宜置办点家当……”

“你看我那出宅子怎么样?”

“苏爷的宅子我需是知道的,三进院落七间正房,还有前面的五间五间临街铺面,正经的好宅子。怎么?苏爷想要出手?”

苏爷把大辫子甩到了身后,无奈的说道:“郑头儿刚才也说了,这世道确实不怎么好。还是换做金银稳妥些,若是苏爷有意我那处宅子,这价钱方面么……好说,好说……”

很多旗人都急于脱手宅院房产,虽然价格低廉但却有价无市:乱世藏黄金是最基本的保命之道,可以随身携带的硬通货才是真正的硬道理,谁会在这个时候置办不动产呢?因为严重缺乏买家,所以京城不动产的价格一落千丈,偏偏还很难卖出去。

“苏爷的宅子肯定是不错的,要是苏爷愿意割爱的话,我还真的想买下来,只是这价钱么……”郑头儿朝着苏爷的身边凑了凑,小声说道:“苏爷也是知道的,现在的宅子行情不怎么好,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不如再等一等……”

等?这还能等吗?若是等到大旗军打进北京城,就什么都落不下了。

脱手,必须尽快脱手落袋为安。

已经打定主意要卖掉宅院的苏叶撮起右手,比划出一个“七”的数字:“七条小黄鱼儿,这价钱够实惠了吧?”

“七条小黄鱼儿?老实说,苏爷开的这个价钱确实公道,就凭您的那个宅子,若是换到好的年月里,十条小黄鱼儿都不见得能买到手……”

听了这话,苏爷顿时喜上眉梢:“这么说,你对这个价钱很满意了?”

“当然满意,本就不贵么!”郑头儿笑呵呵的说道:“可我满意有什么用?我没那么多钱呢?苏爷不是外人,我也就不瞒您了,我手头上只有四条小黄鱼儿,您要是舍得割爱呢,我就买下来。若是您觉得这个价儿太不像话,那就再等一等,等到转过了年去,我荷包里再丰厚一些,顺便再找兄弟们筹措筹措,或许能把钱凑上……”

开价七条小黄鱼儿,郑头儿却只给四条,差不多等于是把价钱砍下去一半儿了

这么砍价,砍的苏爷心肝子都疼了。犹豫了好半天,才猛的一拍桌子,咬牙切齿好似是在发狠一般的说道:“四条就四条,我应了,什么时候给钱?我要现的!”

就凭眼下这个局势,带不走的房产是必须要脱手的。等?他真的等不下去了。至于郑头儿说的等到转过年去,那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转过年去,有没有大清国都还说不准呢,一个小小的旗人怎么可能等那么久?

只要不是月会(月会就是分期付款的意思。分期付款不是现代金融的产物,早就有了,尤其是在社稷都田地、房产这样的大宗交易当中,至少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只要能拿到硬邦邦金灿灿的小黄鱼儿,腰斩就腰斩吧,认了!

“苏爷是个痛快人,但这四条小黄鱼儿我去不能现在就给。”

之所以如此“挥泪大甩卖”,就是为了尽快拿到现钱,听到不能马上对现这句话,苏爷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苏爷不要误会,我不是想趁机杀价儿,而是官府的书凭契证还需要些时日,少数也得十天半月的吧?”

不动产的交易,不是说买卖双方同意就可以,还得到官府去交税做凭(其实就是公正确保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不动产登记那一套。)。官府是什么样的德行大家都是知道的,吃拿卡要稍微拖延一下,十天半个月能办下来已经算是快的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这是很正常的要求的。

苏爷把胸脯子拍的邦邦做响,信誓旦旦的保证着:“这个你放心,只要我过去,契凭所的那几个狗杀才要是敢拖延,老子当场就把契凭所给他砸个稀巴烂。敢耽误老子的事儿,老子立刻就打他个满地找牙……”

旗人本就喜好无事生非,殴打公务人员不过是家常便饭。此事又关系自身利益,苏爷顿时就拿出了“二杆子”的做派!

在苏爷的“强力催促”之下,契凭所果然不敢怠慢,仅只隔了一日,就出具了官方的凭证,而苏爷也理所当然的拿到了那四条小黄鱼儿。

就这样,那出三进七间的宅子就成了郑头儿名下的产业。

虽然原主已经搬了出去,但郑头儿却没有马上搬进去居住,而是带回来一大群陌生人。

这些陌生人几乎全都操着外地口音,有男有女,据说是临时招募来的力工和匠人。

新买的宅子,肯定要重新装修一番,粉刷一下墙壁,翻新一下顶棚什么的都是题中应有之意,临时招募些人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就算是左邻右舍,也不觉得这事儿有丝毫异常之处。

“各位,还有什么吩咐?”作为东家的郑头儿象个下属一样,对这些力夫、匠人执礼甚恭:“若有任何用到郑某之处,请尽管吩咐就好……”

为首的那个匠人年纪不大,约莫二十来岁的样子,但举手投足之间却没有丝毫匠人应有的谦卑和恭顺,反而有种隐隐的杀伐之气:“你做的不错,我们会记得你的功劳……”

“为大帅效力,不敢居功。”

“明天早上,会有四辆马车从你执守的宣武门经过,车上有我们的标记,只要把车马放进来,就是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