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三十二章 医者之心(2 / 2)

李吴山要开大型的医学院,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这才想请薛广济进行甄别优选,选拔一批合格的老师。

“薛神医年事已高,本不该劳烦,奈何此事干系重大,还望薛神医勉为其难,这薪酬一事么……好说,好说,只要薛神医开个口,无论多少我都应了……”

“我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就算是给我一座金山又有什么用?难不成我还能把金子银子带到棺材里去么?”薛神医哈哈大笑着说道:“金银钱财我也不缺,还不如留着给前方的将士们添双鞋子更好。”

“薛神医应了?”

“应了是应了,不过我却有个条件!”薛神医竟然显得有些扭捏了:“我希望李大帅兴建的这个医学院,能以广济为名……”

“广济医学院?”

“然!”

“薛神医曾助战扬州,救助过我大旗军将士无数,莫说只是一个区区的名号,便是再有所有的条件也一并应允。”

“只这么一条就够了!”薛广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按说我这般年纪,早就应该不受名缰利锁之牵绊,不应该如此的沽名钓誉,只是老朽素来有个心结……”

薛广济与李时珍并称“南薛北李”,为当今之世的两大神医,看起来好像是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其实那不过是比较客套的说法而已。连薛广济自己都知道根本就比不过李时珍。

早在薛广济成名之前,李时珍就已著出了注定要流传后世的《本草纲目》,并且很快就成为天下医者重要的参考书籍,“药圣”的名头实至名归,早已和孙思邈、华佗比肩了,把他薛广济远远的甩开了好几个身位。

虽然薛广济确实是个神医,但你这个神医自己都用着人家李时珍的药书呢,还怎么比?

青壮年时代的薛广济曾经发下宏大志愿,一定要和李时珍分个高低上下,但他却没有机会了。

李时珍比他年长好几十岁,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还怎么超越人家呢?

恨不能早生几十年,与李时珍一较高下,这就是神医薛广济的心结。

但是现在,他却有了一个机会。

李时珍凭借一本《本草纲目》成为药圣,成为天下医者之师。我薛广济照样可以教授出成千上万的弟子,照样能够惠及天下苍生,百年之后,从医学院出去的学生们一定会遍布天下,不论是不是亲传,他们都是我薛广济的弟子。

如此一来,就真的可以和李时珍比肩而不落下风了。

希望李吴山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给医学院命名,虽然确实有“沽名钓誉”的嫌疑,但做的确实为民谋福之事,李吴山当然不会不答应。

“老朽这就传书诸弟子,要他们齐聚江南……”

“薛神医误会了,晚辈所说的医学院,选址不在江南,而是北都。”

医学院不是建在江南?而是要在北京?

薛神医下意识的看了李吴山一眼,似乎想要说点什么,却很快就释然了,很是爽朗的大笑起来:“我杏林弟子,只知治病救人祛除疾患,至于这世事如何变迁,于我辈无关,秦汉也好唐宋也罢,悬壶济世终究是不会错的。”

“医者仁心,晚辈钦佩莫名。”

事情基本上已经算是定下来了,已过了古稀之年的薛广济竟然又生出了少年人的热血,准备大为施展一番,也好名垂青史享誉千年。

李吴山亲自送他出来,明明已经到了帅府门口,就要上车离去的时候,这位薛神医突然又有些后悔了:“李帅啊,我总觉得今天的事儿有些小气了,用我的名字来命名医学院,终究是太过于贪恋虚名。当年李频湖著成《本草纲目》的时候,也没有命名为《李本草》,我这么做终究是落了下乘,百年之后,会不会有人说我是沽名钓誉之徒?”

“薛神医真是多虑了,我辈中人做事素来就是讲究论迹不论心,这普惠天下疾患的事是万万不会有错的。就算是薛神医真的有些求名的私心,又算得了什么?”李吴山哈哈大笑着所到:“这天下人,谁又没有几分私心呢?就算是那无欲无求的大德高僧,虽不在乎功名利禄,终究也不是真正的无欲无求,求解脱得圆满的心思不照样是一份私心么?”

“那……终究是不好的。医学院之事老朽定然尽心竭力不负所托,但这命名的事儿……还是算了吧,李帅只当我从里没有提起过好了!”

“薛神医不必如此在意,大功大德必须流传后世,这不是为了求个虚名,而是为了激励后来者。若是世人全都无欲无求了,谁还有做事的心力?就比如说我们这些粗鄙的军伍之人,阵前厮杀固然那是为国杀敌,难道就没有求个功名富贵的心思了么?杀敌建功者就可以不行高封厚赏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薛神医不必耿耿于怀,但可放开心胸坦然行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