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光棍皇帝(2 / 2)


关于这个问题,长平公主曾经无数次的提醒过,但他却毫不在意。

“这学举之法,就是姐姐的手笔,我不过是协从而已。”

这是一句实话,因为这个“学举法”的细节大多是出自长平公主之手。事实上,新朝的很多政令都是出于长平公主,而不是皇帝本人。这当然是因为长平公主曾经协助复隆皇帝处理过很多政令,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驾轻就熟,而皇帝本人在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签字的机器,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在很多时候,皇帝都曾经不止一次的正式提起过:“姐姐处理政务国事,比我老练的多。要不是因为……姐姐做个女皇也未尝不可……”

作为一个皇帝,却说别人才是更称职的皇帝人选,这种话题对于永王这个皇帝而言,并不觉得犯了什么忌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皇帝,哪怕现在的这个大明天子的身份,也不过是一种过度而已,为了实现政局的平稳,为了这三万里河山的整日利益而做的一种过度。

“你又瞎说了……”这话刚一出口,长平公主马上就后悔了,虽说姐弟二人的关系极为和睦,但弟弟毕竟是九五之尊的大明天子,怎么能使用“瞎说”这样的字眼呢,所以她马上就做出了纠正:“这种话以后还是不要再说的好,哪有女子为皇的道理?”

“怎么没有?唐时的则天皇帝不就是现成的例子么?”

“周武代李唐,那是篡夺,终究上不了台面。”

“姐姐和我一样,都是先皇嫡血,怎么说也是正统了吧?”

“此类话语,再也休要提起,若是被别人听起了,说不得会有什么样的风言风语传出来呢。”

就在姐弟二人闲谈之际,皇后来了。

永王没有妻室,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皇后、妃嫔。在宫里头,说起皇后那就只能有一个人:前朝复隆皇帝之后翁氏。

大明朝素来就有善待前朝皇后的传统,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后张氏的关系就极其融洽,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虽然已经改朝换代,却依旧遵循了这个传统,前朝的翁皇后并没有搬出去,甚至没有搬出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住的清宁宫,她依旧住在那里,衣食供奉以及一应带待遇保持不变。

崇祯皇帝的子嗣,前朝的复隆皇帝也好,现在的永王也罢,当然也包括在事实上执掌政务的长平公主和年纪最小的昭仁公主,都秉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至少在这“节俭”二字之上,酷似当年的崇祯皇帝。衣食用度已经诸般做派,都遵守着“能省则省”的原则,从不追求奢侈华丽,甚至已经到了抠门的地步。

翁皇后亦不是奢侈之人,至少以前不是。但是,自行复隆皇帝驾崩永王登基之后,这种状况就有所改变了:按说她这样的一个前朝皇后,就应该事事低调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她总是时时刻刻都在彰显着皇后的身份,总是有意无意的摆皇后的排场,似乎不怎么做别人就会忘记她的皇后身份一般。

哪怕是在宫内,也总是前呼后拥,有事没事就穿着皇后的礼服在众目睽睽之下游走一番、这一次也不例外。

在很多人心目当中,皇后天然就比皇帝低了一个等级,至少是低了半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礼仪上来,历朝历代的皇后都是和皇帝本人平级的。至于说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略略的见过一个浅礼之后,长平公主赶紧亲自动手,给翁皇后搬来坐器,又行过了家里这才正式问起皇后所为何来。

“近闻朝中有人议论起万岁的婚事……”前朝翁皇后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看都不看长平公主一眼,而是直视着皇帝:“万岁大婚之事,不仅只是国事,还是家事,本宫亦是操心的,专门过来问一问……”

皇帝什么时候成婚,和谁成婚,最终会册立哪个女子为后,看起来和这位前朝的皇后没有任何关系,她也不应该过问。但是吧……这事儿她还真的应该问一问,而且可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问。

这也是一种传统,和国法无关和朝廷体制无关,仅仅只能算是一种“家族传统”。

在这大明朝,尤其是在皇室之中,这是有先例的。皇帝他爹的婚事,就是前朝皇后撮合成的。

崇祯皇帝和周中宫能够结为百年之后,就是天启皇帝的张皇后也就是崇祯的嫂子撮合成的,也正是因为张皇后非常看后微寒出身的周中宫,这才有了后来的复隆皇帝和永王他们兄弟姐妹四人,才有了先皇嫡血,才有了现在的江南朝廷。

前朝的翁皇后问起现在皇帝的婚事,确实遵循的传统,不管皇帝是不是会采纳她的意见,至少在这个事情上她有发言权。

“有这回事儿!”皇帝很坦率的承认了。

“不知是哪家的女子?”

“我不知道。”和以前一样,皇帝没有只用“朕”这个专属称谓,而是用“我”来自称:“不瞒嫂子……不瞒皇嫂,我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个事情。”

在这个事情上,翁皇后摆出了一副“长嫂如母”的“家长”姿态,用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说道:“万岁的婚事关系国体,怎能如此轻忽啊?总是要小心在意,总是要千挑万选,终究要选一个贤明之女才好。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美貌,自古红颜祸水从来就是取乱之道……”

“没有,没有。”皇帝笑着说道:“我没有想过这个事儿,我也不打算选什么皇后,至少在复隆二十二年之前,是不会有这个心思的。”

复隆二十二年,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尤其对于翁皇后而言,至关重要,甚至比她的性命还要重要。

因为到了那个年份,皇子长生就已经十四岁了,按照当时的观点就已经算是成年了。根据当初的约定,到了复隆二十二年的时候,永王会正式退位,以禅让的方式把皇位交给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复隆皇帝和翁皇后的儿子。

“长生即位之前,我不娶妻,不生子,至于那之后么……到时候再说吧。”皇帝始终面带微笑:“我知道嫂子你……皇嫂你是怎么想的,你始终担心我会食言自肥,其实这大可不必。你们觉得这皇位有泰山之重,在我看来也就那样儿吧。为了让皇嫂放心,同时也是为了让天下人放心,我已决意在位之时不娶妻也不生子,免得到时候起了纷争。只要我没有后代,这皇位终究不会落到别处,皇嫂也就可以放心了……”

听了这话,翁皇后的神情明显呆滞了一下,旋即就变得激动起来,但却有些语无伦次了:“万岁……本宫……万岁的心思我知道了,知道了,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都是一家人,还说什么小人说什么君子?不过是为了守住祖宗的这份家当罢了。”皇帝说道:“皇兄以赤诚待我,许以天下之重,我又怎能为了一己之私就辜负了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