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一十八章 明天还来(2 / 2)

“这不是我说的,此乃圣贤教诲。”

“我不管是谁的教诲,我只问一句,到底是李自成有道还是大行崇祯皇帝有道?”

“这……”程园毕又一次哑口无言了。

这还用说吗?李自成那反贼能和身为大明正统的崇祯皇帝相提并论吗?当然是崇祯皇帝有道了!

既然崇祯皇帝有道,而李自成无道,为什么死在煤山之上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崇祯皇帝呢?

“以程老先生的身份,可能不大方便回答这个问题,那我就换一个方式来问,以程老先生看来,到底是赵宋有道还是蒙元有道?”

程园毕再一次当起了哑巴。

赵宋王朝治天下三百年,与文人士大夫共有天下,在文人的心目当中就是黄金时代,绝对是有道当中的典型了。

至于蒙元,那不过是率兽食人的强贼而已,强分天下四等,当然是无道当中的典型。

但事实却是蒙元覆灭了赵宋,而不是有道的赵宋覆灭了无道的蒙元。

铁一般的事实再次打了圣贤的脸。

“嬴秦暴政,好像是这么说的吧?但秦国却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称始皇帝开万古先例……”

不论秦始皇有什么样的功绩,在文人心目当中的形象都很不好,最主要就是因为焚书坑儒的暴政,全天下的读书人当然不会说他的好。

但事实却是,暴政的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确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模式。

“成败与否,和有道无道似乎并无关联,只是弱肉强食罢了。”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面带微笑的说道:“西方的英吉利,不过是一海外小邦,连自己的皇帝都送上了断头台,这应该算是无道了吧?可他们却在攻略庞大的天竺,试问我大明有这个能力吗?”

既然大明是有道的,为什么还不如万里之外的小小英夷?至少他们拥有攻略天竺的能力,而大明朝却没有!

就说佛郎机人吧,早在多年之前就打到了吕宋,屠杀大明旅民,而大明朝却无力做出反应,只能装聋作哑,这就是传说中的巍巍天朝泱泱上国?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一套说辞,佛郎机人会听吗?

要是这一套管用的话,又何至于被区区伪清打的几乎灭国?

从来都不讲究这一套说法,更不在乎圣人教诲的李吴山,却能够深入到极北之地与罗刹鬼开战,实际占领以前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地盘……

这其中的区别,程园毕看不出来吗?

真要是说起能言善辩,程园毕绝对比这个一条胳膊的年轻人能说的多,但道理就是道理,不是说仅凭一张嘴皮子就能说通的。

更何况,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的视野远比程园毕要开阔的多,他已经站都了世界的角度和历史上的高度上。和程园毕这样的老派传统文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自然能够几次三番说的他哑口无言。

象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被一个年轻的晚生后辈这样教训了几句,确实让程园毕非常之窝火,奈何人家说的有道理,实在无从反驳。

其实程园毕心中雪亮,这根本就不是争吵,更不是胡搅蛮缠,而是对于“大道”的一种辩论。

看起来是在和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讨论,其实就是在和李吴山争锋,这是一种思想层面上的较量,是程园毕和李吴山之间在世界观和思想观上的争锋。

只不过是把忠勇公李吴山的思想借着这个年轻人之后说出来而已。

和李吴山明争暗斗的这么多年,程园毕当然不会就此认输,更加的不会认为自己真的老了,已经老到了不能理解外部事物的程度。

“你说言及的这些,未必就是全无道理,但也肯定不是全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从无绝对的完美,万事万物都是有缺陷的。”那个年轻的教书先生面带微笑的说道:“或许我的认识同样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是眼下看来,仍然是正确的,这就够了。”

“借助兴办义学的机会,实则是为传播李吴山的想法,不得不承认这一手确实厉害。”程园毕说道:“不过,以我来看,如你这般见识广博这人应该不多,你一定就是吴山军校当中的翘楚人物俊彦之才……”

“程老先生大谬。”那个年轻的教书先生笑道:“我这样的在,在吴山军校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之所以到此任教,亦没有经过刻意的选拔。单纯就是因为在战斗中丢了一条臂膀,才不得不退出战场,转到此地来做教书匠……这里就是我的另外一个战场。据我所知,如我这种从军中转到地方上任教的,应该不少于一千三百多人……”

一千三百多人……这就意味着至少还有一千三百多所这样的义学堂,几乎已经达到了遍布天下的程度。

这么多的学校,这么多拥有同一个思想的人,假以时日……

程园毕已经呆住了!

在吴山军校里边,我这个的绝对算不上是什么人才,不过是最普通的一员罢了。这句话还真不是客套,更不是自谦,而是对于事实的真实描述。

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是二期生,在军校内部他这样的思想已经算是“保守派”了。虽然他可以算是李吴山本人的亲传弟子,但是后来那几期“再传弟子”,则必他激进的多,尤其是从第八期以后的学生,甚至可以超越了激进的范畴,开始大踏步的朝着极端的方向迈进了。

这些“比较保守”的言语和思想,已经让程园毕瞠目结舌了,若是他见到那些更加激进的军校生,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总的来看,吴山军校确实可以极大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程园毕总是觉得李吴山的想法并不是很正确,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头的地方,但却说不出到底是哪里不对。

蛊惑?

或许有这样的成分在内吧,但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蛊惑,因为他们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仅仅只是凭借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终究无法长久。现如今的吴山军校已经成为许许多多年轻人心目当中的“圣地”,必然有几分可取之处。

但要是说他们就是绝对正确的,程园毕又无法接受。

儒学传承千年,圣人教诲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区区的李吴山就会黯然失色了呢?

“你我近邻,不妨多多接触,假以时日我必能驳你。”

“晚生期待着程老先生的指教。”

眼看着程老太爷终于要走了,那些个丫鬟、长随赶紧推着车子过来,却被程园毕一把推开:“我还没有老到走不动路的地步,区区几步之遥,坐的哪门子车?凭白的让人笑话,以后不许这样。”

“是!”

“告辞。”

“恕不远送!”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就应该走了。

那几个长随巴巴的跑到学堂里边,把那张铺着厚厚坐垫的太师椅搬了出来。

“你要做甚?”

“老太爷,小人是想把椅子搬回到家里去……”

“放下!”程园毕说道:“把这张椅子留在这里吧,明日我还要坐呢。”

故意在这里留下一张座椅,摆明了就是想长期听讲的意思,其实他就是想听听老对手李吴山到底给学生们传授了些什么,以至于让自己的孙子都离家出走跑到北方去了。

出门之后,程园毕才陡然想起来一件事:交谈了这么久,竟然不知道那个年轻的独臂先生的姓名。

本想返回去问一句,至少要知道他姓甚名谁,但他却没有真的去问个清楚。

独臂教书先生的真实姓名一点都不重要,程园毕很清楚的知道他就是李吴山的传承者,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代表李吴山本人。

在程园毕的心目当中,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就是李吴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