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二十七章 陈茂当官(2 / 2)

“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时过境迁物是而人非。”夫人楚刘氏说道:“时至今日,你的身边连个女人都没有,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后代香烟想一想了。”

楚华文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父母妻子俱全,却因为清廷之残暴,父母和孩子全都惨死于故乡,只剩下他们夫妻二人生还下来。因为当年的种种,现在这一对夫妻虽然还是在一个体系之内,其实早已形同陌路了。

“你不理解我们的想法,我不怪你,因为你和我早就不是一种人了。”夫人楚刘氏说的非常平静:“找个女人吧,随便什么样的女人我都不会在意,好歹也要延续血脉不是嘛?至于我……你就当我早就死了吧……”

原以为夫人是回心转意了,想不到却是这样的一番言语。

听了这番话,楚华文如遭雷击,呆了好半天才终于发出一声长叹:“你……那你……夫人……你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你不也照样是孑然一身了么?”

“我早已已身许国,早就没有家的想法了。你……保重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楚刘氏竟然朝着楚华文打了一个军礼,然后就头也不回的离去了。

一句保重之后,夫妻情分至此而终!

与此同时,在南京城的禁宫之内,长平公主正在拟定今岁科考的第一场考试的题目。

自古以来,科举就是国家大事。按说新皇登基之后,就应该开一次恩科,完全是出于政治的原因,恩科没有开起来,而是推到了今年,以例行考试的形式进行。

按照以往的惯例,第一场肯定要考“史论”,而这场考试应该有五个题目,这都是以前的老惯例了,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行。

按说考试选题这种事情,应该有皇帝本人亲自出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密,毕竟有复隆朝的考场舞弊案的前车之鉴,这种事千万马虎不得。

但皇帝似乎对此毫无兴趣,而是把这项很重要的工作直接推给了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所以非常谨慎,总共列出了二十道题目,交给皇帝让他从中选出五道考试题目。

皇帝很随意的看了看那二十道题目,顺手就交给了身旁的陈茂:“陈教官你看看,选那些比较好?”

“这……”陈茂并没有接过那张纸,而是很小心的说道:“以我的身份,不应该看这些东西,若是泄露了题目,到时候可就说不清楚了。”

皇帝直接把备选题目交给陈茂去看,并且让他做出选择,这样确实不合适,长平公主甚至想要出言阻止,却又觉得那样做会让陈茂产生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

好在陈茂知道进退,根本就没有看这些备选的题目。

在这个问题上,皇帝对于陈茂有着足够的信赖,毫不在意的说道:“没有谁比我更清楚陈教官是什么样的人了,若是连你都信不过,这天底下恐怕就真的没有谁能让我放心的了。我对这种事情真的不在行,陈教官你就帮着皇姊参详一下吧。”

“是。”

陈茂结果那张纸,只扫了一眼马上就开口说道:“我建议把最后一题确定下来……”

这道题目是:北宋联金图燕云,南宋结蒙以攻金,尝论之!

这是一道论述题,说的是宋朝之事。

为了攻打辽国这个宿敌,北宋联合了金国,最终却被金国覆灭。到了南宋的时候,为了灭亡金国,又联合了蒙古,南宋最终却被蒙古给灭掉了。以这两段历史为依据进行一番论述!

“为何先确定这道题?”长平公主问道。

陈茂微微躬身,朝着长平公主行了一礼,然后才侃侃而谈:“所谓史论着,无非就是以史为镜的意思,讲究的就是借古而鉴今。内政外交之种种不过是细枝末节,需有大视野大格局,知前因而知后果,这道题目就很好的涵盖了这层意思,建议殿下参考之……”

“好,那的先定下这一题目。”长平公主笑道:“原说陈教官是行伍之人,最精善的应该就是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兵家之术,想不到还博通古今……”

皇帝笑道:“皇姊还真的说错了,陈教官最擅长的并非是兵士,而是理论学识。虽不敢说是文武全才吧,说个文武兼备总是恰如其分。”

“已陈教官之斑斑大才,只做个廷卫长真是可惜了。要是陈教官想当官的话,那就好了。”长平公主笑道:“既然陈教官有如此才干,不如出仕为官,也好利国利民一匡抱负……”

皇帝哈哈大笑着说道:“前几天我还专门和陈教官说起过这事呢,与其让陈教官在我身边当个侍卫头儿,还不如去当官,只是一时没有合适的职位,暂时也就搁置下来了……”

“都察院已出缺了,既然陈教官擅长理论学识,不如到都察院里边去做个参事……”

给陈茂安排一个官职,拉拢的意义大于实际使用意义,毕竟这陈茂是皇帝本人的心腹,一头连着朝廷另外一头则勾连着吴山军校。这样的才人,能把他留下来给朝廷办事,肯定会大有用处。

其实在长平公主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大方便直接说出来的想法:时至今日,长平公主依旧做着一个美梦,她真的很想在江南舍利一所和吴山军校类似的军校,专门为朝廷培养禁卫军军官的学校。

只要朝廷能培养出合格的军官,就能组建起另外一支学生军,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就会焕然一新了。

这个陈茂的才干那是不用说的,他能作为在吴山军校里边给李吴山当副手,无论是本事还是能力,至少已经通过了李吴山的认可。尤其此人还擅长理论学识,这就是典型的师者大才呀。更加要紧的是,此人和皇帝本人的关系极其融洽,用皇帝的话说,那就是过命的交情了,属于可以信得过的那种人。

而且,长平公主本人对于陈茂非常的欣赏。

都察院参事这个职位,刚刚恰到好处。

都察院本就是为天子张目的部门,做的就是弹劾他他得罪人的事儿。所谓的参事,是从五品的官职,看起来好像不低,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副职,上面还有好几个主官压着。而且这个职位和科道官员不一样,不会外放到地方上,也就不存在影响地方的可能。留在京中,就等于是留在皇帝身边,一来可以随时调用,再者也可以随时监视……

关于陈茂的这个官职,长平公主已经考虑很久了!

陈茂似乎不大领情,也无意给朝廷当官儿:“这个……好像不大合适吧?”

长平公主反问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呢?”

“众所周知,我本是吴山军校的教官,并非是科举出身,从无在仕之经验。而且吴山军校那边……的人,若是出任朝廷官员,恐怕多有非议……”

吴山军校出来的人,那就是李吴山的人,给朝廷当官算怎么回事?会不会有人说是李吴山染指朝廷政局?会不会有人说李吴山已经把手伸到了江南来了呢?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江南朝廷这边,对于李吴山的防范之心还是比较重的。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原来的说的是这个。”长平公主笑道:“连忠勇公都是朝廷的臣子,他的学生就不能给朝廷效力了?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军校里的学生就不能出仕?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说法,连万岁都是从军校出来的呢……”

当今天子都是李吴山的学生,是从军校里边出来的,为什么朝廷的官员就不能有军校生了呢?

“希望陈教官不要被军校和朝廷分的那么清楚,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连忠勇公都在为我大明效力,何来南北之说?”

“那……”陈茂的本意其实是想请示一下李吴山,但是转念一想,那么做就太不合适了:朝廷已经要委任你正式的官职了,要么就答应下来,要么就以非常明确的态度拒绝,这个时候请示李吴山就等于是把江南和吴山军校对立起来了。不论是李吴山还是陈茂本人,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们都想维持着大明王朝的整体状态。

稍一思索,陈茂就已打定了主意:“陈茂愿竭尽所能为朝廷效力。”

“为朝廷效力”这句话,听的长平公主心花怒放。

这代表着吴山军校的人才终于为朝廷所用了。

作为吴山军校的人,陈茂是第一个正式出任朝廷官员的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会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