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七十七章 独角戏(2 / 2)


冯固冯大人,是京卫指挥使司的右同知,相当于是南京卫戍区的三把手军事长官,因为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已上了城墙,这防卫之事就只能找他了。

学生兵们都已经打过来了,你这样的武官怎么还可以装聋作哑一言不发呢?

“臣早就说过,不可开战。”冯固说的理直气壮:“只是太后一意要用兵马,终导致如此局面……”

早在战争打响之前,高起潜就已经和冯固有过正常的沟通,把“实兵操演”的准确区域和具体经历全都告诉了他,而且用的官方渠道,这就等于是事先知会了朝廷。

大家都知道这是展示武力的意思,却并没有太当一回事儿:李吴山兵强马壮天下无敌,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儿,根本就不用借机展示武力大家也不会招惹他。

反正高起潜已经说的和清楚了,军演就是军演,会严格限制在江北,绝对不会过江。那就让李吴山随便折腾吧,反正他也过不了江。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兵竟然真的过江了,而且是打过来的。

这到底是高起潜失职还是他故意欺瞒,真的说不好。不过呢,关于高起潜的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既然学生兵已经打过来了,朝廷应该怎么办呢?

当时的太后曾经征求过这个军事长官的意见,当时冯固说的很明确:“熟视无睹即可!”

学生兵过江了,朝廷最好紧闭城门坚守不出,这种手头乌龟式的战术根本就不是出于军事角度考虑,而是完全出于政治考量,初衷还是为了太后好。

我就是不出去,你能把我怎么样?若是长平公主率兵主攻攻城,就失去了道义上的合法性。而且那又不是她的军队,而是他从李吴山处借来的,时间一长,光是舆论上的压力就扛不住。

虽然大家都知道大旗军能打,但却没有人相信这区区几千人就可以攻破天下第一雄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嘛。

但是太后却没有听从这个过于保守的意见,而是果断下达了反击的命令,结果……

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京卫司三分之一的人马就被击溃了。

直到这个时候,众人在终于知道了这些学生兵到底有多么能打,至少不必当年的多铎弱小。

如此一来,就更加验证了冯固那个保守建议的正确性:当初我就不同意开战,是太后一定要打,现如今只用了半天的时间,京卫司就不敢出城野战了,足以证明当初的我是多么正确!

太后原本是想寻求来自朝堂上的支持,结果这场朝会却变成了“问责大会”,一个一个沉默不语,无声的表达着对太后的不满态度……

到底有多少人是支持太后的……这个事儿真的说不好。

尤其是见识了学生兵那恐怖的瞬间爆发力之后,原本一些摇摆不定的人也开始选择远离太后阵营了。

事情是明摆着,这既不是什么外敌入侵又不是什么灭国之战,完全就是内廷的家务事闹腾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就算是长平公主攻破了这巍巍南京,又能如何?

大家已经在长平公主的手下当官这么多年了,很多人还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就算她真打进来,还不是要使用原本人马来治理天下么?

无论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也不管谁胜谁负,都不耽误大家伙的富贵前程,该做官还是做官,该管事的照样管事,何必要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主动出战?那不等于是把长平公主往死里得罪吗?

其实不管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是这么想的,连军中的将士也是同样的思维:甭管谁输谁赢,到了最后必然要在谈判桌上解决。就算是打输了这大明朝还是大明朝,皇帝还是那个皇帝,谁也不会傻到为了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去拼命的地步。

这根本就是你们姑嫂之间的家务事,最好还是局限在你们这两个女人之间吧,千万别把大伙都牵扯进去。文武百官和阵前将士也没有那个闲心去掺和这种破事儿,也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找这样的麻烦!

于是乎,这场战争就真的成了太后的独角戏。

别人可以撒手不管,可以隔岸观火的看热闹,但太后一定会竭力争取。

反正已经撕破脸了,索性就一竿子到底拼个你死我活好了。

“陈爱卿啊!”太后点了陈茂的名字:“你意如何啊?”

这个时候的陈茂相当的尴尬,他又能说点什么呢?

只怕是说什么都不好,只能装聋作哑一言不发,就这样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呢。

“原本是内廷之事,却弄到这般兵戎相见的局面,是非朝廷之本意。”太后尽力做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永王在位之时就时常提起卿家之能,卿又素得殿下器重,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事情已经到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你陈茂总不能再当无事人了吧?

永王在位的时候,就和倚重你这个人,长平公主和你的交情非常的不错,已经到了言必听之计必从之的地步,你又是李吴山的人,总应该表一下态吧?

这个时候,不管陈茂说什么都是错的,所以他只能做出一个很谦恭的态度将皮球踢到了太后的脚下:“太后若有差遣,臣必遵从之……”

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做可以了吧?

“哀家与皇帝的意思呢,就是让陈卿出城一趟,去问问公主殿下的意思,笑话已经闹出来了,总应该有个收场才好。”

“臣遵旨。”

让陈茂出城去问问长平公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才能尽快结束这个让全天下人看笑话的尴尬局面,这就是太后的意思。

其实这是太后的一记虚招。

遣走了陈茂之后,太后马上又下了一道旨意:“全城死守,以待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