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百一十七、 隐瞒(2 / 2)


张雅兰问:“你怎么称呼?部里哪个局的?”

来人略沉吟了一下,微笑地说:“我姓王,王建远。但我不是公安部的。咱们是同行,我也不瞒你。我是总参情报部四局的。我的工作单位不便于对外,所以,就借了咱们公安部的名义出来。请原谅。”

张雅兰点点头。总参情报部这个名称,确实不能公开,也不利于开展调查工作。她说:“王同志这次来,有什么任务吗?”

这个王建远平和地说:“是这样,我们承办的一些案子,最近一直没有进展。上级建议我们和公安系统的同志联系一下,通报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从你们这里获得一些新的线索。我们几个同志分头到各省联络。我负责江苏、浙江两个省。”

王建远说到这里,就从皮包里拿了一份文件,递给张雅兰。

张雅兰快速一翻,看出这是一份有关案件和当事人的摘要。她立刻打电话叫来肖凡冰,把手里的摘要递给他说:“你念吧。你一边念,咱们一边议,看看咱们是不是掌握什么情况。有什么情况,也请王同志给解释一下。”

肖凡冰并不多说话,翻开摘要就开始念了起来。在念的过程中,有时是张雅兰提出问题,有时则是王建远主动做解释。他有时说,这个案子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时说,这个人在最后一刻逃跑,非常可惜。但总的来说,张雅兰和肖凡冰对公文里提到的案件,并没有什么可提供的情况。

当肖凡冰念到公文里的最后一个人时,王建远又补充说:“张科长,这个人和你们南京有点关系。她其实是我们的同志,解放前一直在南京做地下工作。她现在用的名字知道的人不多,她在南京时,叫苏少卿,也被人称作左少卿。”

肖凡冰果然冰冷,不动声色地看着他,只是扫了一眼张雅兰。

张雅兰虽然同样不动声色,但心里却着实吃了一惊。张雅兰毕竟做过几年地下工作。她明白,无论是今天的情报工作,还是过去的地下工作,绝没有巧事。如有巧事,必有特殊原因。左少卿几天前刚刚回到南京,今天就有人来询问她的情况。这个情况让她警觉起来。

她笑着问:“她是我们的同志?请你介绍一下。”

王建远就说:“这个苏少卿解放前是华北局情报部派出的一个同志,打入南京保密局从事重要工作。但解放后,我们和她的关系就断了,一直没有联系上。最近,我们从国外得到消息,说她可能已经回到国内。我们考虑,她曾经在南京工作过,猜想她可能会到南京来。所以,我来南京的目的,就是想问一下,咱们南京市公安部门有没有她的消息。如果有,我们想尽快和她恢复联系。”

张雅兰问:“王同志,她既然是自己同志,回国后为什么不和组织联系?”

王建远沉思了下,摇摇头,“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并不具体管这个案子。你这么一问,我也觉得有些奇怪。”

张雅兰又问:“还有,她既然是自己同志,你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量找她?”

王建远向她点点头,“这个同志了解一些情况,涉及更重大的案子。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她。”

张雅兰慢慢回头,看着肖凡冰,说:“咱们有这个人的消息吗?”

肖凡冰不动声色地摇摇头,“我这里没有。不知各区的分局里有没有。”

王建远立刻说:“能否请张科长给查一下,我们领导,对这个人很重视。”

张雅兰一点头,“王同志,那么这样好了。你把这个摘要留下来,我们逐一再查一遍,看看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给你。你呢,也在南京住两天,四处转一转。有什么情况,咱们再联系。”

这个王建远连连点头说:“但在时间上,千万不能太长,我还要去浙江呢。”

张雅兰站了起来,“这个请你放心,两天之内,有没有情况我都给你一个信儿。”

来自总参情报部的王建远走了。反特科科长张雅兰的办公室里十分安静。

冰冷如冰的肖凡冰静静地坐在张雅兰的对面,一点点疑惑,一点点审视,从他细长的眼缝里漫延出来,如雾一般落在张雅兰的脸上。

他轻声问:“科长,你为什么向他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