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八章 祥瑞(2 / 2)


老农按照孙克满的要求,从地里收获番薯。

“这东西,秧苗越多产量越重,之前怎么跟你们说都不听,非要留这大的空隙害怕土力不足,你们看看。”

孙克满边说边指着一块地方。

“这块地是我亲自弄的,秧苗下的多,提蔓不翻蔓,如今产量比你们的都要高好多。

说什么你们都不信,告诉你们种下后少管。

种下红薯幼苗,此物幼苗期长得快,但是此时徒劳生长没啥用,白费力气,它成熟期管一管才是。”

孙克满一边絮叨,而老农们一边收获一边发慌。

这……此物不合常理啊。

种了一辈子地,谁不是好生伺候才能辛苦获得粮食,而此物真应了那外来老爷的话。

原来那外来老爷并不是胡扯。

可……可这也太。

众老农傻眼。

清初是继承明末的官僚体系,本质没啥变化,番物在明末福建少范围传播,到清初全国大规模传播。

更多的原因都是农民自发的选择,而不是官府推广。

在科技水平不足的农业社会,此物就是大杀器。美洲为何落后?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食物丰盛。

以致于上千年社会都没什么变化。

此物不与其他农作物争地,荒地沙地都能种,哪怕只提升大明百分之一的农产量,那结果都是翻天覆地的。

很多时候,农民差的就是那一口吃的。

几十年后,陈振龙冒死从吕宋带回此物,想尽办法却连知府的面都见不到,只能自己在家里种。

又因为种子少,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而张鲸带回来的种子,虽然只够两三亩地,但是效果却是眼睛能见到的。

分了一半的收获,还劝了一个种植番物的老农去京城。

那老农一辈子都在此地,从出生到现在,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如何敢去京城。

跪在地上磕头,求老爷饶了他。

张鲸气的摇摇头。

“给你富贵你都不要啊。”

旁边的乡绅也在笑,“这些黔首懂什么是富贵,一辈子的命都是注定了的。”

一个年轻人站出来。

“张公,我虽然没有下地,但是一路亲眼看见,让我去京城吧,绝对不会误事。”

张鲸点点头,又指了那老农。

“你少东家都去了,你还不去?”

那老农没有办法,只能含泪回去和家人告别。

眼见为实,这个功劳太大了,不少人都想要来蹭一蹭,张鲸来着不拒。

反正都是不要钱的人情,最后上京的人,人数竟然有二十余之众。

因为有地方开的勘合,一路过驿站,脱不开和驿站里的达官贵人接触。

听到管家下人们的说法,一亩地有几十石的产量,纷纷不信,只以为是地方搞的祥瑞。

很快这祥瑞之事就闹开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