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 读书种子(2 / 2)


思索片刻,李易将目光落在了手中把玩的牙牌上。

在牙牌正面,一段刻录的小字整齐的纵向排列着。

李易仍清楚记得这些字的内容。

“十七年秋,俞阳通牌,复置诸关,持平行令...”

顺着形似篆体的文字通读一遍后,李易心中微动。

他或许可以抽空去街市上购置一些笔墨纸张,以及类似字典、词典之类的书册。

酒楼对面就有代人执笔的执笔人,之后只需让执笔人解释字义,而他则在旁用简体文字进行标注即可。

如此到了晚间,他却是可以借助习文练字来打发时间。

...

翌日。

趁着酒楼客人少的空当,李易来到了一家书肆内。

得知李易来意后,书肆掌柜拿出了三本字帖。

“这些是蒙学启蒙字帖,你若是想学字,可以先从这上面入手。”

蒙学就是幼儿启蒙读书的学塾,等同于幼稚园。

李易接过字帖范本看了看,问道:“有大魏字典没有?就是所有字、词总汇的书本。”

书肆掌柜闻言回答道:“词有广字集、字有解字集、通字集,这些都是字词汇本。”

李易点了点头,开始询问价格。

“广字集一册四百文,总集共八册。”

“通字集与广字集价钱等同,解字集价高些,一册六百文,共十册......”

李易倒吸一口凉气,这书的价格简直贵的离谱!

一两银子折合一千二百文,只这一份解字集就得花五两银子!

李易乞来的碎银只剩下不到三两,若是要买,就只能从通字集和广字集里面选...

果断换了家书肆,李易再次询问后,得到的价钱却依旧如同前者。

最终,李易抱着稍便宜些的通字集离开了书肆。

此时他身上的银子只剩下两钱不到。

接下来的日子,李易除了在酒楼跑堂外,便是寻执笔人标注字集。

街上替人抄书写信的执笔人是一个老秀才,李易多次向其请教字集后,两人也逐渐熟络起来。

老秀才要价不高,一次只收二十文,而李易每次却至少能标注三百个字。

“这字是何意?”

看着李易所指的文字,刘庆生解释道:“此字念度,人之气度,便是用的这个度。”

拿笔用简体字做下标注,李易合上书册,说道:“明日我就不来了,等到下月发了月钱,我再过来。”

连续数日的花销,李易的银钱早已见底,若不是酒楼里包吃包住,他是断然不敢这么造的。

刘庆生闻言不以为意道:“你只管过来,钱先赊着也无妨。”

对于李易,刘庆生已经将之当做了天生的读书种子看待。

若不是读书种子,又岂会听他讲一遍字意,就将字习会的?

短短几日时间,刘庆生已经亲眼见证了李易从大字不识到识字过千的转变。

在他眼中,若李易肯好好学字念书,将来的成就必不会比他低。

“那就多谢先生了。”

李易没有拒绝刘庆生的好意。

大魏的常用字亦是四千左右,凭借他现在的记忆力,要不了多久就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