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盐铁使

第一百四十七章 盐铁使

唐代华清宫十分庞大。该宫依骊山而建,曲栏宫观直通骊山之顶!

仅仅缭墙以内的宫殿就有二十多座,至于缭墙以外的宫殿、道观,更是数以百计,一直通到骊山西绣岭之顶!青松翠柏园、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整齐有序。整个布局豪华壮丽,无可匹敌!就是与长安城的几个宫城相比,规模也是大大超过!

这里就是一座小的京城!

当时天下无事,尽管有“常参官”制度,不过皇帝忙于看戏、游玩、泡温泉,却把每日听政改为三日一朝。(常参官:唐文官五品以上及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参见皇帝,称常参官)

杨游等人住在缭城外逍遥殿附近的庄园,这里有一大片专门修建来供官员居住的小院。当然品级不同,住的地方大小各不相同,平日里有朝廷的官员进行管理。

杨游开始以为不能带家属前往,后来知道五品以上官员和常参官是可以带家属的,便把四娘等人一同带了过去。至于京城那所皇帝赐予的大宅,只有等春季回城后再装修了。华清宫离京城也不过七八十里地,一天就到,对小孩和四娘身体影响不大!

他分到单独的一座有十几个房间的院子,院内松柏、假山、花园一应俱全,环境倒还不错!当然,他这个房屋是临时居住。那杨贵妃的姐妹、三位国夫人却不同,她们在缭城外西北,各分了一套由朝廷修建的大庄园,极为豪华大气!每套花了将近两万贯!听说皇帝也有意给杨钊也分一套!

......

明天是这是杨游第一次上早朝。

规定是五更天上早朝。

他次日四更就起来,洗漱完毕并用完早点。便骑马道缭城外,将马交与仆人,然后步行进入北缭门,再入宫城开阳门,往飞霜殿而来。

早朝在飞霜殿,这也是李隆基的寝殿。冬日天寒地冻,卯时(五点)就要召见大臣,皇帝也不想走得太远。反正早朝的人也不多,来这里的常参官不过一百多人,因为很多人要留守京城和出外办差。自然是在寝宫召见常参官最为方便。

入殿参见前,要由殿中侍御史按照官员的品级排好队形。这品级是按照职事官,职事相同,要按照姓名排序。

杨游是四品殿中少监,却还排在身为五品给事中、御史中丞的杨钊前面。

时辰已到,有人高呼:“入殿!”

众人便开始依次双手执笏,静静地跟着殿中侍御史的引导,上殿而来。

大殿以内,灯烛照得一片通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行礼。

“众爱卿平身!”皇帝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有宦官高声道。

人们开始上奏。

排在杨游前面的有几位官员说了些政事。轮到杨游,他当然也有本要奏,便出班道:“中大夫守殿中少监行户部郎中兼侍御史臣杨游有本奏!”

“奏!”有宦官道。说完,他便上来取件。这有本奏和有事奏当然不同!有事无奏表,直接说事即可!

他便拿出奏章递给上来取本的宦官。

接着,他把自己把要奏的内容简要说了一下。那些东西都简要写在双手执的笏上面,以防自己忘记:“臣恳请增加户口色役使推官两名、巡官十五名,以清理逃户流民......”

他把自己要用流民来开铜矿、办盐业等等事情讲了!

最后来了一句皇帝最爱听的话:“臣估计此事如若办成,将每年增加税收五百万贯!臣恳请恩准此事!”

李隆基还没有看完奏章,一听他这句话,立即收拢了奏章,面带喜色:“好!准奏!朝会以后爱卿与二位宰相、御史中丞杨钊一同再详议此事!”

“臣遵旨!”

......

上午,飞霜殿偏殿。皇帝与宰相要听杨游的详细计划。

他又进一步向皇帝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个别重要的产铜、铁、盐的地方,干脆由朝廷自己派判官管理,建立矿场,由监察御史监督。李隆基点头表示同意:“如今边郡连年用兵,仓禀不足!难得杨爱卿有此想法!你等几位再议一下细节!”

众人一听,都知道皇帝爱财,哪里敢不同意!

杨钊心里却是有些妒忌,毕竟这个出身平民、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明经举子,居然几年时间做到四品高职!虽然目前地位还无法与自己相比,但是谁知道将来如何呢?

于是他想了想,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杨少监此议虽然很好!不过盐铁事大,关乎国本,按照杨少监的计划,怕是全国增加七八百万贯收入也有可能!这恐怕非其一人可办,因为他还要管户部、御史台事务!不如将天下各道分南北,杨少监管一部,另外再择人管一部!”

杨游一听,勃然大怒,老子的提议,你难道要强抢功劳去?

这时杨慎矜道:“陛下,杨少监此议却是百年大计!不过如今只是提议,还未实施。臣以为目前还未到分南北的时候,不如暂将此事全权交由杨少监执行,似乎更为稳妥!单说这使职,其是杨少监才仅仅兼任四个使职而已,并不多!就是微臣,也还兼着十多个使职呢!”

杨慎矜倒没说杨钊,这杨钊一年不到就有十五的使职,如今更是身兼二十个使职,一个月单是杂钱就是一千多贯!还不说其他莫名的灰色收入!

后面章仇兼琼、高力士都没有反对,只说此事关乎国本,不是小事,要谨慎从事。

“很好!你初次此担任户部郎中,就大胆提出如此好的建议,敢于担当,朕很高兴!朕想来为你办事方便,就再给你加一使职,担任盐铁使!”李隆基笑道。

“臣谢主隆恩!不过微臣还有一个请求,望圣上恩准!”

“说来听听!”

“微臣恳请殿中侍御史刘晏兼任盐铁使判官、协助微臣处理此事!”

“哦?看来你倒是会挑人!这刘晏可是神童,人也很精明!就依你所请!”李隆基道。

杨游暗想,这刘晏就是后来“三字经”里面的人物,自己如何不识?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的就是他,此人七岁中神童举,就被皇帝加封为正九品下阶的正字!

他可是唐代中期著名宰相、理财专家!自己不把他抓住,怎么行?这具体的工作还得多依靠他和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