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我从牛仔裤的口袋里掏出手机,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娇滴滴的女声:“我亲爱的大军,在干吗呢?有没有想我。” 一想到电话那头我的女朋友钟灵秀那撒娇可爱的模样,我心里也是一阵甜蜜。 我打开车门,坐在驾驶位,一边系安全带,一边歪着头夹住手机对钟灵秀说道:“秀秀,我当然想你了啊,今天你别开车了,我过来接你吧。” 钟灵秀撒娇道:“那你明天请假了吗?礼物买了吗?” 我回答道:“必须请啊,见未来丈母娘这么大的事哪能不积极?礼物咱们见面一起去商场买吧。” 我一直认为,我和秀秀的相遇是一个意外。有些人的相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交集,但在网络中却有了交集。 那天我无聊的刷着微博,刷到一条博文,内容大概是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相传在丽江有一个少数民族,叫纳西族,古时归南诏国管辖,族中男女在结婚前,有自己的社交,借着庙会相约游玩,男青年携带柳枝结伴而行,女青年则带糖糕结伴出行,到了庙会,分站俩端,男青年向喜欢的女青年讨糖糕吃,倘若女青年对男青年也有意思,便赠与糖糕,到了晚间,男女约在河边相见,但不能面对面或背靠背见面,需要隔着小河或小沟,交谈或者对唱情歌,倘若情投意合,便会私定终身。 然而,在1723年(清雍正元年),此地归大清管辖,为便于统治少数民族,有了改土归流的制度,原来的私定终身婚姻制度变为由父母包办,双方没有一丝感情,于是热烈中的男女青年,有了“生不同眠,死时同穴”的想法,相约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殉情逐渐在此地变成一种文化。 准备殉情的男女,最长准备的时间需要一个月或更长。 这个过程中决定殉情的男女一直处在极度兴奋和甜蜜的精神状态下,他们在选择好的殉情地搭起漂亮的“游吉”(指帐篷,纳西人称殉情之房),尽情地欢愉,直到殉情前的一刻。 殉情地一般会选择接近“理想国”所描述的场景——高山、草坪和杜鹃林。 此地现今位于玉龙雪山下的云杉坪,因前来殉情男女过多,被誉为世界殉情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