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5章 金河上的帝都(2 / 2)

“就是啊,求娘娘一定劝劝皇上,改换都城选地吧?”

老个老臣自认为说的是声情并茂,在情在理,更能表现两人的忠心一片。

可惜,连翘却是不领情。在她看来,主子就是要在月亮上建都城,那就是有建在高处的道理。作为臣子,主子有灵,就是肝脑涂地也要达成,怎么会因为凶险,因为困难,就不执行呢。

所以,她狠狠翻了白眼,半点儿也没客套。

“按理说,我们不过是伺候娘娘的丫头,有些话不该说。但是两位今日这般上门,一片忠心为国为民,实际却是想左了。奴婢有几句话,也是不得不劝劝两位大人。”

“咦,我们怎么想左了?”

两位老臣都是有些不服气,平日也都是手握实权的人物,被一个丫头这般说,自然不舒坦。

“很简单啊,两位大人平日常同皇上讨论政事,怎么还不如我们几个丫头看的清楚呢。”

料峭轻哼一声,很有些鄙视,又道,“咱们先说,都城建在金河上,不方便戍守的问题。若是有外地来犯,一路打过三千里,直到都城脚下,那么都城就是防范同铁桶一般,也没什么用处了啊。作为武将,不想着把来敌歼灭在国界之外,作为文臣不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反倒要凭借皇都坚固的城池保护皇上和百姓!

再说金河改道之事,金河之所以改道,即便是三岁孩童都知道,原因无外乎治理不力。皇上坚持把皇城建在金河之上,怕说也有用自己的安危逼迫众位大人尽心尽力治理金河吧。

如今天下一统,帝国中兴,难道诸位大人,都没有信心,御敌在外,治得金河驯服吗?

所谓明君能臣,就是百姓之福气。皇上已经是万世难得的明君,但是诸位大臣难道要做庸臣,以至于青史留名吗?”

两个老臣听得是脸色红透,原本还以为自己占尽了道理,为国为民,一片忠心。不想被皇后娘娘身边一个小小女子几句话说的冷汗淋漓,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小女子的话实在有道理。

怪不得皇上不曾因为都城选址的事情,同众人多解释一句。

实在是他们没有理解皇上的一番苦心…

“臣等知罪…”

两个老臣跪地磕头,以表自己的悔过之心。在他们看来,一个小丫鬟是说不出这些话的,多半还是皇后娘娘通过丫鬟的口在点醒他们呢。

院子里,丁薇隐约听到几句,忍不住笑道,“连翘,好似成亲之后,这嘴巴越发爽厉了,不知周家上下是不是被她欺负的怨声一片呢。赶紧拾掇些点心,给门外两位大人和周家都送一份去。”

“哈哈,娘娘,这丫头本来就是狐假虎威,如今您再送了点心去周家,怕是更替她撑腰了。”

云影笑的无奈,开口戳穿了主子的小心思。

丁薇耸肩,很有些痞气,“哎呦,是这样吗?那没办法了,我就是护短啊。”

众人都是笑起来,茶盏里倒映出一片晴朗天空。

小小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帝都也在众人的群策群力里,渐渐成了形。

作为天下一统的见证,作为也许要存在千年的所在,作为天子脚下,几乎东昊京都的重臣权贵,还有大越的重臣权贵们都要在帝都占个一席之地,还有商贾,文人墨客,甚至是贩夫走卒,都开始蜂蛹进这座城池。

而作为天下至尊的皇宫,按理说也应该更华丽更庞大才对。

但偏偏新的皇宫,除了文武百官上朝和皇帝处置朝政之处,修建的很是宽敞大气之外,后宫却很小。不,应该是小的可怜。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三千佳丽。

帝王的后宫,原本该是拥挤又热闹的。

但公治明偏偏独宠丁薇一个,这会儿,甚至以后都没有再选妃的打算。于是修建之处,丁薇就借着帝国初建,国库匮乏的理由,直接把后宫的规模砍掉了大半。

除了紧挨着皇上平日处置朝事的光明殿,也是祖制里必须住了皇后的凤翔宫,只有一座养育皇子的云潜殿,一座养育公主的云容殿,再就是留待以后奉养太后太上皇的福寿宫,一座留客的锦绣宫,一座御花园,其余在外,就没了…

就是傻子在见了皇上默默支持皇后这般做后,也知道人家夫妻是绝对不会让第三者,第四者,第无数者入宫了。

于是,那些家留了美貌闺女的官员,赶紧张罗着嫁闺女了。

当然这些官员多半来自大越,因为东昊众人已经对帝后专宠的事放任自流了,毕竟皇上连“不举”的借口都拎出来了。

新帝国自然要有新国号,文武百官吵了三日也没定下来,最后还是公治明各取一字,定了“昊越”两字。

至于皇姓是公治还是秦,文武百官就没有什么开口参与的权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