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长公主不嫁了第39节(2 / 2)

  李氏顺利见到皇后,两人闲谈了一会儿,李氏才逮准时机,说:“娘娘,臣妇看您今日起色欠佳,是否有心事烦扰?臣妇前一段日子亦是这般,不过近日收到旸儿寄回来的家书,说他一切安好,我整个人就舒畅了。对了,他还说,倘若皇上有事需要他办的,他可立刻赶回京城觐见。”

  后面这一句,她明显压低了声音,皇后会意,立刻拉着她进了寝殿。

  仇剑送李氏回京城后五天,他便赶回柏县。

  他策着骏马快回到苏梨家时,她正带着泽游在外面玩耍。泽游远远就认出仇剑,使劲地朝他挥手。

  仇剑看到他们母子俩,几日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他在他们面前勒马停下。

  几日没见苏梨,他甚是想念,目光一直追随着她。她感知道他的视线,害羞地垂下了头。

  仇剑很想此刻拉住她,向她求娶,可如今事态严峻,他只能生生忍住,抬手抱起泽游,朝屋里走。

  周旸这几日跟沈阅虽然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可心里还是惦记着皇上,一听到外头有动静,他就直接走了出来。

  等仇剑走近,便立刻问:“怎么样?”

  仇剑用眼神示意了他一下,说:“进去再说。”

  等把沈阅、沈隽叫上,仇剑把泽游交换给苏梨,把门关上后,他才开口道:“正如王爷跟世子猜测,太后与外戚的确有异动。还有六日便是下月皇后去大佛寺给大康祈福的日子,她约你们届时在大佛寺见面详谈。”

  “成,咱们过两日便出发,现在大佛寺附近安顿。”沈阅说。

  周旸看她一副即将行动的架势,连忙道:“此事交给我与小皇兄去办,你在这里等咱们的好消息。”

  “我就与你们一起去大佛寺。”沈阅觉得事态严重,她做不到袖手旁观。

  “不行。”周旸不容置喙,沈阅气结,“我就要去。”

  眼看着他们要吵起来,沈隽与仇剑识趣地离开。

  “我知道,你如今是嫌弃我碍事。”沈阅先发制人,周旸被堵得差点说不出话。

  他知晓硬碰硬在自家媳妇这里行不通,只能用软的,他伸手把她楼入怀里,轻声地哄着,“此事事关大康命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可如果你跟着去,我一定会分心。”

  “即便你不去大佛寺,只在附近的农家等候,我会忍不住担忧你会不会被人发现。我心里记挂着你,在遇到敌人的时候,我可能会因为心不在焉而被人有机可乘。万一被伤了,到头来心疼的还是你。”

  “谁心疼你了?”沈阅气哼哼,“你就是嫌弃我这个累赘。”

  “我不准你这么说。”周旸轻轻地抚着她的背,认真道:“你是我的软肋,心甘情愿的软肋。”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大结局!

  第48章

  三日后,周旸与沈隽便要出发回京城,留张昭与仇剑留守柏县,保护沈阅等一众女眷。

  出发前一夜,沈阅不停劝说周旸把仇剑带上,怕他遇到危险没人照应。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虽然柏县相对安全,但他不敢冒险,倘若有个万一,以张昭一人之力,很难护所有人周全。

  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出发这日,沈阅他们也离开苏梨家,去附近一家寺庙暂时躲避,这样周旸才放心进京。

  到了祈福这一日,周旸与沈隽三更天便已经在主持的安排之下进去厢房。一直等到快晌午,厢房的大门被敲响。

  周旸去开门,原本以为是皇后,没想到是坐了太监打扮的皇上。

  他连忙行礼,却被皇上一把拉住,示意他不要声张。他把皇上请进屋,留一人在外头把守,然后把大门关上。

  “陛下,您别来无恙吧。”周旸关切地问。

  皇上摇了摇头,道:“今日外戚动作频频,有时在朝堂上也嚣张至极,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可即便知晓他们有异心,朕亦是不敢轻举妄动。此时召周将军从边疆回来乃上策,可最近大夷又蠢蠢欲动,我担心他一离开,大夷就起兵。”

  周旸:“陛下,臣以为不能坐以待毙,理应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皇上不解,“现下并无确凿证据证明他们意图谋反,朕难以奈何他们?”

  周旸嘴角微掀,“那就无中生有。”

  “……”皇上与沈隽皆是一愣,而后笑了,皇上忍不住夸赞道:“周爱卿不仅行军打仗在行,在权谋方面亦是了得。”

  不等周旸谦虚一番,沈隽已抢着开口,“皇上,娶了个聪慧的内人,他能不了得吗?”

  皇上听闻面露惊讶,“周爱卿成亲了?”

  “回禀陛下,是的。”周旸大言不惭,甚至面带骄傲道:“我与阅儿成亲了,喜事办得急,等日后咱们孩儿满月,一定请陛下畅饮一番。”

  “……”皇上半晌才反应过来,随后笑出了声,“过去你把小姑姑伤得那么深,让你娶她朕实在不甘心。可姻缘天注定,你俩注定有缘,乃喜事一桩。等这事情顺利过去,朕一定得给小姑姑置办丰厚嫁妆,还得给她建公主府。”

  “陛下,公主府不必建了。”周旸连忙道:“国公府虽然不比皇宫,但亦算宽敞舒适,应该委屈不了阅儿。兴建公主府要劳民伤财,陛下与阅儿心系百姓,还是勿非这些钱财。”

  皇上听了连连点头,“你说得对,太/祖一向倡导节约,这些年朕在此方面做得不足,日后乃需改正,让大康江山在我手里能国昌民盛。”

  “陛下,此乃天下之大福呀!”

  沈阅他们这段日子都住在庙里,她担忧周旸,日日吃斋念佛。陈嬷嬷想偷偷带她去附近农家吃点炖鸡或者猪肉,她却不肯。

  这日夜里,她做完晚课,陈嬷嬷扶着她起身,看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不免忧心,“小姐,您日后还是减少功课时间,或者坐在高椅上,否则老奴看您这样,都替您着急。”

  “无妨。”沈阅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道:“孩儿白天很乖,只是夜里才会动一动。等他/她爹爹回来,摸到他/她会动了,肯定欣喜不已。”

  “那是。”陈嬷嬷笑道:“世子先前一直在问胎儿何时会动,可见他着急了。”

  “是呀,也不知他现下如何了。”沈阅轻叹一声,自从周旸回京派人报了一次平安后就再无音信。

  “小姐,您放心,世子一向行事谨慎,还有王爷陪着,定会平安归来。”陈嬷嬷宽慰道:“只要等这事一过,日后你们回到京城,才有安生日子过。否则,这提心吊胆的日子就永远跟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