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2 / 2)


  他如今打心底觉得,她的小字与她完全符合。

  .

  靖和二年正月,蒋徽生下一女,薇珑生下龙凤胎,舞阳则生下一子。

  连番的喜事,让包括帝后在内的各家长辈笑逐颜开。

  这次,几个孩子仍是皇帝取的名字。董家的女儿名为筠心。

  阿昭因着添了妹妹,每一日都喜气洋洋的,经常守在母亲、妹妹床前,有时只是噙着笑看着筠心,有时则会小心翼翼地握一握妹妹的小手。

  他问蒋徽:“娘亲,我以前也是这样吗?手、脚好小诶。”

  蒋徽笑道:“是啊,小孩子都一样,要一点点长大。”

  阿昭“哦”了一声,“唐家的文昫弟弟、绎心妹妹,比筠心还小,但是,和筠心一样好看。”

  “我们阿昭做哥哥了。”蒋徽问,“等他们大一些了,愿意陪他们玩儿么?”

  “愿意啊。”阿昭认真地说,“想想就特别开心。我会好好照顾他们。唐家的祖父、祖母、伯父、叔父,还有小姨母,都要我常去。”

  “让爹爹有空就带你去。”蒋徽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等到妹妹大一点,我也可以带你们一起去。”

  阿昭笑容灿烂,“好啊。”

  .

  靖和四年,四海咸宁,天下步入盛世。

  靖和五年,殿试后放榜,十一名进士、进士出身出自应天书院。此后多年,历届殿试后,录取人数少则一百多名,多则近四百名,出自应天书院的考生始终能在殿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各地学子趋之若鹜,不乏千里迢迢来求学的。

  除了为朝廷培养国之栋梁,应天书院亦有才子才女辈出,例如成名后常年专攻戏剧并成为名家的申雅岚、冯蓉。

  筠心三岁那年,蒋徽回到书院,主教作画、文章。

  程、唐、陆和董家的孩子们到了开蒙的年纪,相继开蒙,进到应天书院读书。

  相较于书院的成就,三合镖局带给董飞卿和方默的,似乎只有越来越响亮的名声、越来越多的银钱。

  两个人似乎都是对走镖这件事的兴趣大于钱财——不牟利,万万不行,但银钱越来越多了,便不大当回事,只说董飞卿,经常是分红之后,转手就把大笔银钱花到书院。当然,前提是已经留出足够的家用。

  书院随着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先后两次扩建,负责此事的,自然是郡主黎薇珑。

  未到而立之年,董飞卿便与蒋徽实现了余生共同的目标:寄情于教书育人,不需再为镖局诸事亲力亲为,不需再一次次与至亲至爱的人小别。

  再不会有功名利禄的羁绊,唯有清心寡欲的从容悠然。

  如此岁月,唯剩静好,只需珍惜。

  作者有话要说:

  这结局卡得我直揪头发~

  本文没有番外,小一辈人的情节,留点儿想象的空间吧,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