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1 / 2)





  “胡扯扯,这话可不能在别人面前说起。”张大娘摇摇头:“这城里人能和乡下人一样?要说娶媳妇还得门当户对,别的都是麻烦事。快把东西分一分,都家去。”这大冬天的,要不是昨儿队里托老头子在县城买了东西,老姐妹也没这么早来串门。

  等过个两天,年味浓了,那个时候才真正叫热闹。

  厨房那头,自是其乐融融的。

  锅里面有一层薄薄的二米粥,其实就是煮烂了的米糊糊,不是她以前认识里的大小米,按照喜子的说法是高粱和红薯面这两种。

  而在知青点的时候,韩春梅吃得可是大米粥。

  两只木碗勉强都打了八分满,不过汤少粥多,十分浓稠。

  在上海的时候,虽然也吃米粥,可是米少水多,煮上一大锅,一家人分食,每一次不到一个小时,原主就会饥肠辘辘,那个时候就会扒开橱柜翻出专门为她准备的点心,有时候是一个鸡蛋、半个馒头亦或是一些糖块,这些都是舒家人从牙缝里挤出来。

  杜鹃按照喜子的指示,从橱柜里拿出一个笸箩,里面放了四个拳头大的咸菜窝窝头。

  “咕咚”一声在厨房里响起,喜子的脸红得跟灶膛里的火苗一般。

  杜鹃回头看了舒曼一眼,有些为难。

  她倒是想分给对方一些,可听说这里冬天的时候一天只吃两顿,就这么一碗粥和两个窝窝头,老实说她自己都不一定够。

  可不分……心里又过不去。

  喜子满脸通红地要拉妹妹离开。

  “等一下。”舒曼把人喊住后,自己走出了厨房。

  喜子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正是半大小子的时候,个子小,可吃得比别人多。其实红旗村的生活条件已经很是不错,张队长家里更是如此。

  张大娘委屈谁,也不可能委屈喜子和春花这两兄妹。

  只是喜子早上起得早,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去了,这不体力消耗一空,又闻到米粥的香味,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

  杜鹃怕喜子不自在,找借口让他帮忙支撑起桌子。

  等摆好饭桌,舒曼手里提着挎包也回来了。

  她从里面取出两张大饼,想了想又把那铝饭盒拿了出来。两张大饼是白面做得,烤的香喷喷的,上面还洒了芝麻。买了有两天了,已经微微发硬,倒是方便掰成两半,里面夹了糖霜,花了原主四角钱。

  “吃吧。”舒曼一人分了半张,又把那铝饭盒打开,里面的两只鸡蛋给喜子兄妹一人塞了一个。

  看喜子要拒绝,舒曼用筷子敲了敲他的手:“吃完我还有事情要问你呢。”

  “姐姐现在问我吧。”喜子忙背着手站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舒曼,就好像一个学生面对小老师一样的乖巧。

  杜鹃噗嗤一声笑了,伸手拿过春花手里的鸡蛋,帮着剥开后塞了回去。

  春花不敢动,双眼渴望地看着哥哥。

  她人虽小,可也知道粮□□贵,鸡蛋更是如此。

  喜子看着那鸡蛋壳,像是下了什么重大的决心后,摸了摸妹妹的脑袋。“你吃吧,没事。”

  舒曼示意喜子也吃。

  “我饿了,吃完再说。”

  喜子这才小心地咬了一口饼,许是被甜到了,大眼睛眯成两条缝。

  杜鹃叹了一口气,她想到了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

  屋子里安安静静地,只除了咀嚼和喝粥的那点轻微的声响。

  吃过早饭后,杜鹃就带春花去厨房洗脸。

  许是张大娘太忙了,给忘记了。哪怕是大冬天,从早到晚地有少不了的事情去做。

  留下的喜子,紧张地看着舒曼。

  舒曼莞尔一笑,问起红旗村的人事。

  喜子眼睛一亮,觉得能帮助到对方,不算白吃她的鸡蛋和大饼,忙开始介绍了起来。小孩子说话总是想到什么说到什么,内容就有些七零八落。

  好在,舒曼有耐心,从林林总总的话里面慢慢分析。

  中间带着春花回来的杜鹃也坐在一旁听着。

  红旗村生产队只有队长,没有村支书,因着地理的问题,一应事务都是张队长在处理。显然有点像一言堂,不过队里是有会计的,出工的时候还要兼任记分员。马上年底要算工分分钱了,这几天就没有出来。

  除此之外,就是几个老人例如王老根这样的有几分话语权。

  整个队里有四十多户两百多的人。

  村里的青壮力被喜子的爹娘带去八十里外的一个兵团里做活去了,在妇女顶半边天的时代里,男女都过去了。

  每一日都有工钱拿,听说这样的好事还是因为喜子的叔叔人是兵团里的人,这才轮到红旗村生产队的。

  也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出去了,村里现在除了知青,留下的人并不多。

  舒曼想了想,问道:“我刚才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婶,脸上有一颗痦子的……”

  “是李三叔家的奶奶。”喜子看了春花一眼,低下头:“她骂过妹妹,我不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