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87.狼嚎与刀工(1 / 2)


等村民们赶到‘据说冒水汪汪的山泉’时, 发现剩下为数不多的泉水, 混沌不堪,木桶仅接三桶半。

最熟悉碧山树林的是碧山村人,但林子那么大, 总有一些顾及不到秘密地方,被其他村人先一步发现。

“特么碧土村的人昨晚肯定玩通宵!”

“又少一处, 泉眼咋藏在这儿!”

“靠, 找这个泉眼的是谁, 没看到有人抢先一步嘛!还咕噜咕噜冒水!”

……

膀大腰圆的汉子与叉腰瞪眼的女人们,各种粗话土话, 巴拉巴拉好一顿大骂。

持续高温天气,有一个缺点, 村人们脾气也跟天气一样,心里像存着无名火,极度暴躁易怒, 基本一点就燃。

这也是一种发泄。

真要让人干架,饭都吃不饱, 反倒是没那个精力。

别说村民们, 任谁瞧到生命之水被人抢先一步,各种悔恨不已、气愤自己他人的情绪产生, 心底跟打翻五味瓶, 酸辣苦麻混成一堆, 难受得很。

等大家抱怨十分钟, 抹一把额上汗水, 张队长厉声道:“赶紧分开找,草丛里多瞅两眼,别灯下黑啊!”

好在沿着泉水通常能看到小溪水沟,村人们果然找到泉水不远处,同样藏得很隐蔽的一条石泥沟渠。

如今里面挤不出半点水滴,跟山脚那十几条溪水沟一样,往日里水流潺潺,如今全是石头跟淤泥。

再过两月,恐怕晒得只剩下石头与龟裂的泥土。

“他们村人并没有找到这里。”

“哈哈哈,还是咱们村强,干哟!”

……

尽管沟里没水,大家伙带着微笑,大步冲向满是淤泥的溪水沟,这里面可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惊喜。

叶爸爸拿着明亮的火把,身穿灰扑扑大褂,赤脚踩在泥地里,将里面或死或奄奄一息的鱼虾等,扔到岸边上。

这些鱼虾约莫手指粗细,大的不过半尺,可以给生产队换工分,也可以自家留着煮熟补充补充营养。

叶爷爷叶奶奶叶安诚,把这些鱼虾,抓到背后背篓里,或者趁没人,黑漆漆的,重新扔回明显一点的淤泥面上。

高温天气,溪水沟渠干枯,淤泥里的鱼虾等遭殃,倒是给村人们提供一些新口粮。可惜的是这些口粮,大多捉到就坏掉,天气炎热,很难保存两天以上。

毕竟,粮食缺少、盐巴缺少,死鱼虾不能做成咸鱼,多得吃不完,夏季容易发臭、很有可能吃坏肚子。

因此,数量多给队里换成工分,让村里老人娃娃尝点味道,这并不奇怪。

当然,这都属于少部分,比如叶家会换一些,大部分都选择留给自己加餐吃完,毕竟,能找到的入口粮越来越少。

“好一条王蛇!”

隔壁黑脸大叔,从淤泥里收获一条拇指粗细的无毒蛇,准确抓住七寸,把蛇摔晕后,拴成一个过结,放到背篓麻袋里,准备回家养两天再吃。

人饿得慌,山林里蛇鼠动物同样饿得慌。

无毒蛇毒蛇、知了,山雀,山鼠、竹鼠、野鸡等,只要入村民眼里,统统被捉到,成为粮食。

今年夏季,早晚雀虫都不敢叫,找水源的途中,专门有人捉这个。可惜找它们费劲费粮,毒类动物还挺危险,因此冒险的人,只能算少数。

而揣着防蛇虫的叶家人,基本连菜花蛇都遇不到一只,坚持安全第一,毕竟,被毒蛇咬一口,那可就是要人命。

继续寻找新的水源,随便瞅一瞅山林里的粮食。

山林的树叶都是公共的,谁都可以采摘,能吃的诸如杨叶、槐叶、榆叶等,全都被摘得片叶不剩,保存在生产队库里或村民家里,至于野菜,叶都见不着一片。

山路的土被晒得裂开,松散一堆,草鞋走在土面上,走一步,陷一下,村民们干脆利索把鞋脱掉。

再提着装有水的木桶,准备下山的时候——

“嗷呜,嗷——”

群碧山间响起野狼嚎叫的回音,那是五碧山的方向,不只一两声,是野狼群,叶老爷子瞬间变脸。

饿狼群果然来了!

恐怕三个村最近不得安宁,尤其是碧土村!

不仅仅是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身体瞬间紧绷,山里野狼都是一群一群的,不将它们消灭,绝对会一次一次袭击村里。

在饥饿的年代,不是它们被吃,就是人类被吃。想到如今饿着肚子、威力大减的糙汉子们,这恐怕不是一起简单的战斗。

带着沉重的心,村民们挑着水,一步一步回到村里。

当瞅见地里娇嫩靑翠的秧苗时候,村民们心里才有一点底。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侍奉着稀世珍宝,小心翼翼给一块一块地浇水,不浪费一点一滴水。

山脚下,张队长与黄队长恰巧相遇,两人对于狼啸声讨论一番。

“狼嚎声,你们听到没?”

“听到了,不止一头,陷阱挖起来,护卫队又得熬夜,哎,咱村最倒霉,田地太多,需求水量多,但这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