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2章 救人情景再现(2 / 2)

应姗红说:“市委、市政府牵挂着这条河流两岸的群众,为了解决群众的过河难,指挥建筑工人挑灯夜战,用了两天时间,就建起了这座雄伟气派的大桥。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群众过河难的问题。常书记还没有痊愈,就坚持要出院。一出院就直奔这条河流,就欣喜地看见了这座大桥,这座可以说是用他的生命换来的大桥。最后,让我们静下心来,听一听月光县委书记常小刚同志对群众讲话的声音吧。”

群众听我讲话的动态画面,我说:“我们眼前的这座桥,不是我建的,你们不应该感谢我。这座桥是市委、市政府建的,市委、市政府知道你们行路难,过河难,生活难,先特地修了这座桥,解决你们的过河难。以后,市委、市政府会督促我们县委、县政府,领导我们县委、县政府,逐步解决你们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我希望和你们一道,共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我默默地靠在椅子上,让眼泪默默地流出来,流出来。

我的勤劳善良、淳朴敦厚的月光县群众啊!你们寄希望、寄厚望与我,我能解决好你们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吗?我能带领你们,共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吗?!

我问我自己,我不停地问我自己!

微信来了,是应姗红发来的,她问:“看完了吗?”

我沉默地靠在椅子上,暂时没理她。

“是不是制作的不好啊?”

“是不是惹您生气了啊?”

“您是不是在哭啊?”

见我不吭声,应姗红一直在微信里不停地问。

我开始回复了:“你以为我是你啊,动不动就哭。”

“您看完了吗?”

“看完了。”

“怎么样?我辛辛苦苦地忙碌了这么长时间,您总得说几句,谈点观后感吧。”

客观地说,“救人故事”的确制作的好,可以说是精心制作的,甚至可以说不输专业人士。当事人现身说事,现场说事,比央视拍的要真实、要精彩、要感人得多。连置身其中的我都感动、感染得流泪了。但我不能夸她,不能“惯着”她。

“你那么多动态画面,照片是哪来的?”我问。

“主要来源于网上,还有我的同事朋友,事发现场的人,还有您的秘书程华国。”应姗红回答。

“那我在桥旁边的讲话是谁拍的?”

“程秘书啊。”

“那些在桥上欢迎我的画面是谁拍的?”

“程秘书,还有现场的村民。”

“那些村民怎么知道我会去那里,怎么会像组织好了似的欢迎我?”我似乎想起了什么,继续问。

“不知道。”

“你是人民教师,人民教师不能说假话啊!”

“我就是不知道。”

“那我把你列入黑名单了?”

“好吧,我说。您那天出院去看我时,跟我父母说要去看新建的桥。您离开后,我马上跟我‘结对帮扶’的学生家长打了电话,请他叫人去欢迎您的。”

“你怎么能干这事?”我埋怨道。

“我怎么不能干这事?如果不是您,那些官老爷们,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这么好的桥呢?人家老百姓愿意自发欢迎您,您也管不着啊。”

“你以后可不许这样了,不,你没有以后了。”

“我觉得我没有做错什么。”应姗红说。

“你知不知道我那天的日程安排啊?打算看完桥后,马上赶到市里去办事的。遇到群众这么热情地欢迎我,还真心诚意请要我讲话,我不能不讲话。结果,时间都耽误了,市里就去不成了。你一个电话,影响了我一天的行程啊。”

“好吧,对不起,我以后不这样了。”

“你没有以后了。”

“常书记啊,我打算再把‘救人故事’继续修改完善一下,参加全国短纪录片有奖大赛的,您觉得可不可以啊?”

我沉默了一下,如果是别人,我肯定会大力支持。可这里面是我,我就不能同意了。

“你是不是还觉得我丢人献丑不够,再让我丢人献丑啊?”我说。

“如果大赛获奖,我继续熬汤给您喝。”应姗红说。

“你别烦我,我不喝。”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