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下惟同类可畏也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下惟同类可畏也

“也不是没有办法。”左丰道。

张旭知道这些黄门肯定想要分取酒楼的利润。你想啊,皇帝那么爱钱,将朝廷的官都拿出来卖,他宠信的宦官们岂能不爱钱?没钱也没办法讨皇帝喜欢不是?

“左大人,我想这样,京城的腾云阁,七成利润给您和阿父他们,至于怎么分,您比我更清楚,我只要其中的三成,毕竟开酒楼需要聘请许多人手,每日需要大量的开支。”张旭道。

京城聚集着大汉最有钱的富人和达官贵人,哪个没有钱?利津这样初创的城市开张最初的月余,每日的纯利就有几十万钱,京城估计百万是少不了的,当然也需要开设更加庞大的酒楼群才行。

其实赚钱不是最关键的,就是不到京城去,各郡赚的钱多得不得了,探听信息才是重中之重,天下政令出自雒阳,只有知道了朝廷的动向,张旭才好制定相应的方针。

“我只要一成,其他的给阿父阿母他们。”左丰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全不吞下,许多事需要张让出面,在张旭这儿得到的好处比其他所有地方得到的好处加起来都要多得多。再者,左丰大听闻一些京城繁华酒楼的每日进账百万之巨,按照腾云阁的菜肴味道,到了京城肯定是最繁华的酒楼,没有之一。一天下来,百万只多不少。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为没钱用而发愁了,左丰心里欢呼雀跃。

“就依左大人!”张旭道。

“酒楼最好选人流量大,靠近达官贵人的居住地,这样生意才旺盛。所以选地的事还得麻烦左大人,最好能先买一栋酒楼,稍稍改装就可以开业了。”雒阳有百万人,也是整个大汉人口最密集最多的地方,酒楼小了也显现不出它的气派。

想要白拿利润是不可能的,总得帮忙做点事情才行。

“还是你小子想的周到。放心,这事包在左某身上,保管我们的酒楼以最快的速度开张。”左丰也不再推辞,这可关系到他的生计。

“左大人,上贡的货物暂时不够,可否稍稍延期两个月,等我准备全了再送到京城去,到时候少不了您和诸位大人的好处。”张旭问道。

皇帝需要的东西很多,仓库里可能没那么多存货,生产这么多酒需要不少时间,当然张旭不可能只准备这么多,一路可能有损耗,只能多准备。再者,酒楼开张也需要大量的杜康酒,他得提前准备。

“我想办法为你拖延,从这到雒阳需要二十七天,也就是说我到了之后,最多一个月,你必须带了货物出现在京城,否则谁也救不了你。”左丰想了想,为了钱,他也只得拼了。

张旭陪同左丰到利津,而后,左丰从利津乘船前往雒阳。

“张绍,这次我们在京城雒阳设立腾云阁至关重要,唯有你才是我最放心的人。利津这边暂时由张泽负责。你挑选得力助手和护卫和你一道先行前往,其他人晚些走,船太多了太显眼。到了雒阳,心思放活些,一旦有重大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回来。当然最关键的是你们的自身安全,保命是第一要务,你我从小玩到大,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如果有解决不了的事,去找左丰,我们辛辛苦苦赚得钱,有一成利润是他的……”张旭唠唠叨叨道。

张绍很认真地聆听。

京城雒阳的酒楼必须好好做,他知道雒阳才是酒楼存在的关键所在。

“崔兄,还得麻烦你和张绍一道去雒阳。”张旭对崔海道。

这大半年,崔海和张绍一道建设利津,使得利津成了青州数一数二的商业繁华重城,能力有目共睹。

“竭尽所能!”崔海拱手道。

崔海自打跟随张旭去玄菟买煤炭起,就一直为张家湾的事奔波,后来张旭建设利津,便一直呆在利津。原本不过东汶有些出色的崔家弟子,现在确实东汶崔家最出色的人才,就连崔老太公也是感慨万千。

张绍和崔海准备就绪后乘坐二万斛的船前往雒阳,更大的船进不了洛水。

到了利津,老师那里必须要去。

张旭将事情原原本本跟郑玄说了一遍,郑玄闻听甚是气愤——同时读书人,不好好想想去除阉党,反倒斗起自己的学生来。这些阉党太可恶,成天就知道要钱,要不是他们,陛下又怎么可能想出卖官这样荒唐的事?这朝堂都快变成生意场了。

沉思良久,郑玄道:“我给子干写封信,到了雒阳,你把信给他,或许他能帮得上你。还有我的老师(马日磾),以及为师的老友,都去拜访拜访,说不准可以帮得上忙。那些阉党最是可恨,为师之所以有今天,全拜他们所赐,子明不可和他们走得太近。”

张旭装乖点头。如果他的方法可行也不至于落得现在这般田地了,不过张旭还是很感激郑玄为了他拉下脸去求人。

回到西安平,蔡邕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和郑玄一样非常生气,蔡邕也是被宦官所害的人之一,可生气归生气,虽然和郑玄一样不赞同张旭贿赂黄门左丰,可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张旭还年轻,如果坏了名声,将来怎么出入朝堂?不行,必须给朝堂上的王允等人去信,让他们帮自己的学生说话。

蔡邕不知道的是,历史上他就死在自己的这个好友身上,什么人最可怕?就是王允这样的人。同样是在董卓当权时,董卓重用蔡邕,而王允却被晾在一边。蔡邕这个才华横溢的书呆子被朝堂晾了十二年,在他一生中最被重视的最风光的反倒是董卓霸道横行京师之时。

王允思想偏执,气量狭小,刚棱疾恶;蔡邕思路开阔,豁达开朗,傲气疏狂,交友甚广。正是这种性格上的格格不入,和活跃状态的巨大反差,才造成王允的偏激,可表面上依旧视蔡邕为知己。

蔡邕闻听董卓被吕布所杀,感怀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闻卓死,有叹息之音”,正因为此,被在场的王允逮捕下狱。蔡邕自知难逃此劫,乞求“黥首刖足,继成汉史”,马日磾等士大夫们也纷纷为蔡邕求情,王允不为所动,最终蔡邕惨死狱中。

当然蔡邕不知道将来的事,仍将王允视为知己。

张旭知道这样的人可怕程度胜过左丰这样的阉人,因为谁都知道这左丰是小人,会有防备之心,最可怕的是王允这种高级知识分子,突然有一天变成了要吃人的饿狼,偏偏又没人知道,也不知他什么时候会变成饿狼,防不胜防。

——天下惟同类可畏也……凡争产者,必同父之子;凡争宠者,必同夫之妻;凡争权者,必同官之士;凡争利者,必同市之贾。势近则相碍,相碍则相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