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升堂议事(1 / 2)

第一百二十八章 升堂议事

“文君有此心意,在下不甚感谢。”赵云向着文丑鞠躬行了一礼,诚恳言道。

“子龙不必多言了,且随我到听事堂中处理此间事务吧!”文丑相邀道。

闲暇无事,赵云自无不应之理。随后三人出了院门,向着听事堂走去。颜良居于一旁,一直没有捞到讲话的机会,颇为郁闷。虽说其对于赵云的选择也颇为可惜,但是出于相惜之感,也不曾多说什么。

“公骥,于此次战役之艰难,你有何感想?”行走间,文丑忽而问道,颇有一番考教颜良的意思。

颜良什么都好,武勇高强、带兵有方,也有些小聪明,只是不习文事,脾气暴躁,必不能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人才。如今文丑明知颜良的症结所在,怎还会使其重走历史的悲哀之路呢?当然会使其产生一些变化,潜移默化间,改变其之性情。

“呃,大兄,此战确实艰难,但是我们不是已经战胜了吗?还言说些什么?”颜良闻言,用手挠了挠头,为难道。

“公骥,不是为兄说你,此战我军虽胜,但是其中过程之难,必有我等可以吸取经验之处!若是我等将此实战之经验,一一归纳之,对于我等今后之路,必有好处也!又怎么能不说道说道呢?!”

“文君所言有理,荀卿曾言‘前车之鉴’之语,正是此意!”赵云闻言,沉吟言道。

“前车之鉴?怎么说的?”颜良无奈只能顺着这二人的言语,接着道。

“荀卿《成相篇》有言:‘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文丑当下言道。

“不错,正是此语。”赵云笑道。

“那这又讲的是什么意思呢?”颜良皱眉疑问道。

“其他的就不说了,你回去后可自行查看,只‘前车已覆’句言说的是:‘前边车子已倾覆,后车尚未知改向,何时才能觉悟而不乱闯呢?’”文丑并没有全部为颜良解说,而是要求其之后,自行研习之。

“前车之鉴,必要为后车之师,方才不辱没了先贤之智啊!”赵云感慨道。

“不就是想让我多读些书吗?不用如此拐弯抹角的。”颜良皱眉苦思一番后,不解旬卿语意。自然知晓文丑欲要他读书之意,低声嘀咕道。

“哈哈,”颜良虽说是低声言语,但是只观其面色,就能知晓其之所想,文丑、赵云相识而笑。

走不多时,三人就来到听事堂上,而堂上已经有人在候着了,正是军司马姜宣、书佐陈宁等人。确是正要寻文丑来回禀事务,讨论下一步的方针。

“谨言、明止,如此之早?”文丑见状,笑着言道。

“也是刚到,正欲去寻君,不想君就到了。”姜宣言道。

随后堂上众人一番恭维言说,行礼过后,于大堂之上依次坐定,自是不在话下。更有高邑、平棘、栾城三县的率队将官、随军官吏等一众人物,6续而来,拜见坐定。

如此一来,高邑县听事堂上,倒是罕见的人头攒动了!不论是文丑联军的各路将校、官吏,还是高邑县残存的诸将校、官吏都悉数到场,可以说是数十年难得一见的盛会了。同样这一次的人员聚集,也将会影响到高邑县、乃至平棘、栾城两县今后数年的展。

文丑见着人员到的差不多了,随即朗声言道:“在下不才,今斗胆聚集诸君于此一堂,还望诸君不要见怪。”

堂内本来嗡嗡嗡的声响,渐渐隐没不见,皆纷纷竖耳倾听据坐在大堂中央的文丑的讲话。文丑语毕,堂下居于左手上位的卢亮当下就高声言道:“以文君之德,聚集我等,自无不可!”

“文君能够救高邑于水火之中,本应为主事之人,怎有‘斗胆’之言!”一高邑县文官言道。

“诸君能够齐聚一堂,正是托文君之福也!”高邑县丞,亦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