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15 大得人心

115 大得人心

最快更新闷骚王爷乱世妃最新章节!

“父亲,您觉得这样欺骗母亲好吗?”

高澄再次进了高欢的营帐,他已经不跟着别人称他“主公”了。一个让穆氏取代正妻安排自己日常起居的男人,配当他的主公吗?

“不要跟我提起你母亲。这是她给你的家书。”

高欢知道,娄昭君应该知晓穆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事情了。这次,只送家书给高澄娄昭他们,他没有。

“我没有告诉母亲穆氏的事情。”

高澄敏感地察觉到父亲在怀疑他的人品。

“你下去吧。”

信的封口没被损坏,高欢也不屑去偷看他们母子的信。

“不,我会当您的面看信,我还会读出来。”

高澄昂着头,当着高欢的面撕开了信封,读了起来。

“澄儿,见信安好。母亲听说大军已将到达山东。你要愈加小心,没有扎稳脚跟,就不能松懈。昔日刘邦入咸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你也要学会依据形势,学着向你父亲进谏。无论采纳与否,都是一种磨练。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如今乱世之中,要安身立命,更要与那些原本目无法纪的降兵们约法三章,让他们心服口服,作战时才能把背后都交给他们。家中高雅高洋高颂高浚均平安,韩氏王氏也帮着母亲织布缝衣。你要记住,家和万事兴,要学着帮你父亲招贤纳士。他好,你才能好。先这样吧。”

高欢一脸震惊。没想到,娄昭君给高澄的信居然是在教他放远目光、顾全大局!

每次看到高澄收到娄昭君的家书时那雀跃的笑容,他都以为信里无非是和他一样的注意照顾身体、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这一类。

她完全没有提及穆氏的事情,也没半句打高欢近况的意思。他在她心里,究竟算什么?

曾经花前月下,一同讨论天下布局,一同辩论人事变迁的他们,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你母亲每次给你的家书都这样吗?”

高欢内心波澜起伏,脸上却没什么变化。

“有时是和我谈及高洋高颂高浚他们的趣事,有时是抄了些方子要我生病去炊事兵那里找食材,有时是叮嘱我要怎么照顾自己,有时也会这样和我探讨为人处事。怎么了?母亲给您的信没写这些吗?”

高澄一脸幸福,娄昭君简直就是他的哆啦欸梦,要什么有什么!(高雅高澄小时候的睡前故事之一……)

“那你写信都告诉你母亲什么?”

高欢避而不答。

“唉呀……都是些孩儿心性的事情啦……”

高澄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总不能说,看到沿路某个摊档在卖吃的就想起娄昭君做的饭,然后写在信里撒娇,过后便收到娄昭君拖信使送来的腌肉之类的琐事吧?

“例如?”

高欢放下手中的公文,走近高澄,准备和他单挑。

近来,父子俩有什么事就在营帐里单挑。当然高欢是点到为止,而高澄经常鼻青脸肿地出营帐。所以,穆氏为了肚里的孩子,高澄一来就回避。

“我还想见母亲呢!到了山东,不是说要接母亲过来了吗?”

高澄往后退几步,往帐帘方向逃。

“我不是说,不接她过来吗?”

高欢向来说到做到。

“父亲!别!我告诉您我写的信都有什么,您让母亲过来吧!好久没见她,我都快吃不下了!”

其实,是腌肉吃完了,知道母亲经济拮据,不敢和母亲讨要。

“那得看你交代了多少。”

高欢眼睛一眯,闪过一丝阴险的光芒。高澄想起母亲的手艺,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自然没有注意到。

普泰元年三月,高欢大军抵达太行山东面。高欢对士兵严加约束,一丝一毫的东西不许侵犯。每次行军路过麦地,高欢总是率先牵马步行。远近的人民听说之后,都称赞高欢带兵有方,纪律严明,不少百姓送衣送粮,拥戴军队。

“看来,他果真看了我给澄儿的信,懂得如何大得人心了……”

娄昭君听着百姓的传言,看着斗篷外蔚蓝的天空,边笑边叹气。

给读者的话:

做女人难。做男人背后默默付出的女人,更难。第二更送上!继续帮乐乐多手机点击刷新吧亲们!求收藏、推荐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