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2 / 2)




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她立下了大功。虽说这件事多半归功于巧合,不过功劳毕竟是功劳。在一次出动中,她发现路上某辆车的煞车灯破损,要求驾驶停车时,察觉对方神情有异,仔细盘查之下,发现后车厢居然塞了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小孩。换言之,她当场制服了犯案中的绑匪并平安救出人质。



这件事让知佳子开始重新看待「警察」这份工作。那对父母看到小孩获释的喜悦,以及他们对警方的感谢之词,令知佳子心中充满暖意,顿时精神大振,觉得自己又找回了人生目标。



再加上,她的青梅竹马在庆贺她立下大功时,也突然向她求婚。面对惊愕的知佳子,对方是这么说的:「本想在你妹出嫁前跟你求婚,不过那时候我觉得说什么都没用,所以已经死心,现在或许又有希望了。」



知佳子的青梅竹马就是现在的丈夫石津纪之。大学专攻土木工程的他,毕业后进入某大建筑公司上班,由于工作性质得长期出差,每到一个赴任地点一定会寄一张风景明信片给知佳子,还会在电话里卖弄现学的方言,逗得知佳子哈哈大笑,是个豪爽的男人。他们俩结婚之后,不到一年就生下了长子阿孝。



现在,石津纪之是神户分社的社长,为了阪神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每天废寝忘食。当然,他是只身赴任,大约十天才能回东京一趟。儿子阿孝在广岛念大学,住在学校宿舍,据说三不五时会跟他碰面,不过知佳子这边,也是差不多十天才会接到一通他的电话。



因此,知佳子毫无家累。好用的欧巴桑!这句推销词可不是唬人的。知佳子曾经替长年不在家的纪之,照顾他那急躁又直率的老爸,也就是知佳子的公公。这个公公还留有传统的工匠气质,在过世前的那几年老是喜欢使性子,成天跟知佳子作对,满嘴怨言,可是知佳子不在时又觉得寂寞。知佳子连这种老男人都顾得了,对于职场上这些小毛头的冶嘲热讽,只要吹口气就能轻松搞定。



不过,她在纵火搜查小组的地位毕竟不够稳固。幸好,和伊东警部合得来,警部很欣赏她的能力与人品,不时会出面罩她,要不然,她现在可能已经被赶去坐冷板凳了。知佳子认为,就算是为了报答警部的知遇之恩和期望,自己也必须做出一番成绩。



就在此时,发生了这起案子。和「那个」一模一样的焦尸又出现了……



知佳子很感激伊东警部立刻通知她。「那个」是前年的案子,当时,知佳子坚持纵火小组应该更积极协助调查,所以在组内有点被孤立,不过她还是不死心。因此,一有机会,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搜查课既然逮不到「那个」的凶手,「那个」一定还会发生,到时候纵火小组要更加把劲才行。警部也记得很清楚,所以才给了知佳子这个机会: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你就自己闯出一条路吧,大妈。



这次的案发现场在荒川区田山町,据说在荒川车站前一站的高田,搭公车约二十分钟即可抵达。知佳子在计程车上摊开刚在附近书店买的地图确认位置,她感到不解。距离上次「那个」的现场,怎么一下子跳到了北边……



知佳子用「那个」来称呼的案子,发生在前年秋天,九月十六日早上。当时,警方在荒川河边,发现一辆烧得焦黑的小轿车,车内有三具焦尸,而距离车子十公尺处也有一具无法辨认的焦尸。虽然四具尸体连性别都无法判定,但根据遗留物及骨骸鉴定,警方得出三名男性、一名女性的结论。至于年龄,四个人都是十几岁至二十岁之间,显然是一桩残忍的集体谋杀案。



然而,随着调查的进展,这件案子开始展现另一面。其一,烧毁的车子是案发前一天在都内停车场失窃的赃车。其二,车内烧剩的部分——这部分后来成为争议点——残留的指纹之一,确定是几年前在首都圈发生的高中女生连续杀人案的嫌犯所有。



当时,主嫌尚未成年,据说警方的调查与报导都相当审慎。知佳子虽然不太清楚当时的情况,不过根据伊东警部表示,专案小组认为,这名嫌犯就是主嫌,本案绝对是他率领一群十几岁不良少年犯下的。警方最后并没有拿到任何自白,不过这个帮派的周边成员也都是未成年者,对方所透露的情报相当确实。



无奈的是,警方还是缺乏物证,目击证词也不可靠。这类手段凶残、连续杀人的案子,多半在凶手犯案的过程中,出现侥幸逃过一劫的被害者,警方根据被害者的指证才得以破案。可是,这数起高中女生连续杀人案并没有生还者,被害者全遭杀害。



这些命案有别于以往国内发生的重大刑案,有一个极为异常的特征。那就是犯罪动机纯粹以杀人取乐,既非劫财也不是劫色。包括主嫌在内,警方锁定这群未成年的涉案者,虽然多半都曾经对妇女施暴或恐吓,留下接受观护处分的前科,但在这数起命案中,「杀人」才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的手法很单纯。一旦在人烟稀少的路上,发现有高中女生落单,就开车追逐,然后撞死对方……,就这么简单。可是,由于很少有机会刚好看到高中女生独自走在僻静的小路上,所以他们一旦看上了某个高中女生,会先诱骗对方或把对方强行拉上车,再载到适合玩死亡赛车的地点。过程中,被害者虽也被劫财或施暴,但是那对他们来说只是附加价值,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杀人」,如此而已。而且,杀害一边尖叫求饶一边逃窜的高中女生让他们很兴奋。随着事件的全貌逐渐水落石出,虽说大部分是警方的推测,不过媒体一阵哗然,宣称我国也发生了在美国称之为Sport killing的娱乐型恐怖杀人模式。



这群涉嫌的不良少年巧妙地利用媒体的这种亢奋心态,以及警方找不到证据的窘境,宣称他们是被冤枉的牺牲者,并坚称是无辜的,还放话说要彻底对抗警方的公权力。部分媒体和人权团体也大表支持,纷纷协助他们展开抗争,而主嫌甚至受到艺人规格的礼遇。当时,知佳子只是一名刚调到纵火小组的刑警,虽然只能旁观,但是连她都觉得,如果这名主嫌的容貌或言行举止再邋遢或粗鲁一点,这起案子必然会有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这名主嫌已经具备了某种明星特质。



原本立足点就不稳的涉案嫌疑,这下子逐渐变色,警方的调查陷入僵局,连报导也暂停了,案发后成立的专案小组在半年后解散了,案子本身被列为继续搜查案件,也就是打入冷宫。虽然现场调查员咬牙扼腕的声浪不断,难消怨气,但士气终究日渐低迷,那些遇害的高中女生就这么一点一滴地被推到记忆彼端,被遗忘了。



就这样,在社会终于遗忘高中女生命案之际,却发生了荒川河边焦尸案。曾经比艺人还受瞩目的主嫌,现在变成了一具惨不忍睹的焦尸,再度登上报导的舞台。



由于是用烧杀的手段,所以纵火小组也加入专案小组一同到场勘验检证,出席专案会报。知佳子并不是小组的成员,只看到现场照片和相关报导。但,听到事件经过的一瞬间,她顿时闪过一个念头……



这是复仇杀人。为人母的直觉如此告诉知佳子:这是对凶手的制裁与复仇。



此外,这个烧杀的惨状实在太异常、太超乎常识所能想像,更强烈吸引了知佳子。因此,她主张纵火小组不该扮演顾问的角色,应该参与更深入的调查,因而才会受到众人的排挤。干刑警的,最忌讳的就是抢地盘,但男人什么事都喜欢争个你死我活,知佳子看不过去这种作为,恨得牙痒痒的。



结果,荒川河边的烧杀事件,到现在还没破案。因为,警方连凶器都无法确定。事件发生以后,警方发现现场附近有间铁工厂的焊枪失窃,也曾经暗示那就是凶器,并经过媒体的披露,但是焊枪不可能有那么强大的火力把四个人烧焦,相关人员应该也很清楚,但在案情触礁的情况下,这种错误情报也就此搁置。



知佳子对于这起事件怀着强烈的直觉与好奇。她认为应该彻底清查高中女生连续杀人案的受害者家属,也很好奇凶手到底用什么手段把人体烧成那种地步。因此,她把这起焦尸案称为「那个案子」,一有机会就与伊东警部交换意见,警部对于此案也同样感到好奇与愤怒。



(那个凶手,迟早还会再回来。)



虽说带头的主嫌已经死了,但是高中女生命案的其他涉案者还活着。在荒川河边惨遭烧杀的另外三人,都是有前科的不良少年,但是他们和连续杀人案没有关系。换言之,应该是凶手找到那名主嫌时,那三人凑巧在场才会遭到池鱼之殃吧。若非如此,这个杀人手段诡异的凶手,为了追杀其他人,应该还会在哪里现身吧?



看来果真出现了。这次的田山町命案,一定也是如此。知佳子在车上抿紧了嘴唇。